15万字《张文宏医生》首发《收获》,从他的身影中读懂一座城市的战“疫”力量-LMLPHP

“共产党员先上!”的急促里有义不容辞的担当、“闷死病毒”通俗科普了斩断传播链、“防同事”表达了保持社交距离的重要……今年突发疫情以来,“网红医生”张文宏,从专业领域“出圈”,无数网友把他的防疫金句挂在嘴边。一言一行几乎“长”在热搜上,张文宏的成长历程与内心世界究竟是怎样的?

上海作家程小莹创作的纪实文学长篇《张文宏医生》首发《收获》杂志长篇专号2020冬卷,约15万字,基于大量口述“解密”张文宏医生的硬核与柔软,年底即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近日公布的2020收获文学榜入围作品里,《张文宏医生》列入长篇非虚构榜单。

15万字《张文宏医生》首发《收获》,从他的身影中读懂一座城市的战“疫”力量-LMLPHP

“传主虽很红,但这部作品却写得非常质朴,近乎‘老实’——几乎没有什么抒情或渲染,但读起来却有恰到好处的质感。这种质朴的行文与张文宏医生的公众印象尤为匹配,和他实实在在、踏踏实实的言行高度吻合。"著名评论家潘凯雄告诉记者,从年初首发《钟南山:苍生在上》,到《一个志愿者的抗疫实录》,再到即将面世的《张文宏医生》,无不体现了沪上老牌文学杂志《收获》“在现场”的担当与敏锐,“面对重大题材、重要人物,文学没有缺席,尤其是长篇纪实文学创作的快速反应与艺术呈现,体现了优秀文学期刊应有的职责与使命。”

“他的行事风格,话语特色,大众瞩目,红极一时;读者也许都认识这个人物,或者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那一个‘张文宏’。我的写作空间在哪?”程小莹坦言,此次非虚构写作挑战很大,最终他决定,“大处着想,小处着眼。通过还原特殊时代和特定环境下的无数个瞬间,无数个片段,无数话语背后的真实生活场景,让大众读到更为清晰生动的张文宏。”

15万字《张文宏医生》首发《收获》,从他的身影中读懂一座城市的战“疫”力量-LMLPHP

初次碰面,他拿出准备好的4000多字提纲,和张文宏沟通写作思路。“他看了遍,说蛮好蛮好。”程小莹还记得,今年他们陆续见过几次面,但拿出整块访谈时间对大忙人来说近乎“奢侈”,他更接近于“沉浸式”访谈——用作家的眼睛默默观察张文宏的工作状态、待人接物,其举手投足间的大量细节被悉数转化到作品里。

最终,这也沉淀出《张文宏医生》的艺术特色——叙事的故事性和文学性和谐;人物的正能量和独特个性辉映;个体与全局的休戚相关;城市生活的历史底蕴和现实风格遥相呼应。

作品以“开场白”起始,三章为主体,以“留白”结束。从第一章的春节序曲、组合拳、上海方案、真心与科技,到第二章的华山路、三代人、传承、相遇,再到第三章的张爸、常识、仁心、瑞安,多个小节勾连出张文宏医生的从医轨迹、华山医院感染科三代医者的传承,可以说是上海这座城市战“疫”的鲜活注脚。

15万字《张文宏医生》首发《收获》,从他的身影中读懂一座城市的战“疫”力量-LMLPHP

这也就不难理解,在多个公开场合,张文宏曾“花式”安利这座城市:“我要给上海打个广告,上海是非常宜居的,它安全,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你我是幸运的!”

对此,程小莹深有体会,“张文宏在交谈中,坦陈了对上海的感情。上海战疫和以张文宏为代表的上海医护,很好地诠释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疫精神。2020年中国抗疫生活里,有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张文宏。每个中国人在特别时刻做出自己的选择,张文宏是其中一个令人难忘的身影。”

程小莹如是形容:张文宏冲锋在前,没有陷阵;但更像个号手,他吹冲锋号,也吹集结号,熄灯号,起床号,出操号、开饭号,上课号……“做医生时,悬壶济世;但他也是一个读书人,有书卷气,学以致用。有一天,张文宏不响;语言少了,思想就出来了。”

不过,面对大众的好奇,张文宏似乎并不打算展现出更多私人的一面—— “我就是个医生,感染病学科专家医生,因为新冠肺炎,因为这个病毒,我无法隐身于幕后,无法袖手观望。 我需要站到前台来,说一些话来让大家听明白。 但我也不是一个说书人,现在也不是回忆往事的时候……” 但至少,《张文宏医生》提供了一个纪实文学意义上的典型样本。

15万字《张文宏医生》首发《收获》,从他的身影中读懂一座城市的战“疫”力量-LMLPHP

“每一个战斗着的人同样不只是一个名字。那些被历史铭记或淡忘的,同样都是真正的人。他们各自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故事。”而这正是《张文宏医生》的朴素初心——张文宏与所有中国抗疫战士一样,不仅仅是“伟大的”,他们也有可爱的日常一面;没有人为的“光圈”,但自有光辉,富有感染力。有个场景时常萦绕在程小莹的脑海——再去华山医院门诊大楼,看张文宏,他戴着口罩,上方露出那双熟悉的眼睛,眸子清澈,“什么时候再听你讲讲啊?”但张文宏摆手,自顾贴着墙根离去,朝着自家门诊室,渐行渐远……

“医生于张文宏而言并非只是一个职业。 他对自己有着高要求,但并不严苛于人。他体谅他人的辛苦,也包容他人的恐惧。 我想,他是有着赤子之心的人,才能真诚地面对病人、面对大众,也因此,才会在新型冠状病毒造成恐慌和不安的时候,不由自主地站出来。 在人们认为自己深处险境的时刻,比起慷慨激昂的演讲、声泪俱下的抒情,最简单的话语才最能直达人心。”在《张文宏医生》一文责编余静如看来,张文宏所做的一切,似乎并不值得神化,但如果一个人一直遵从内心的原则,把自己职业内的每件事做好,又能够在社会范围内倾尽可能地贡献出一份公民的力量,他便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人。

12-19 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