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渡重洋 | 陈馨-LMLPHP

游客在“明轩”内参观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收藏和在世界上的影响仅次于卢浮宫和大英博物馆,这座仿欧洲式的建筑坐落在纽约市最繁华的第五大道上,背倚中央公园开阔的绿地,吸引着蜂拥而至的各国游客。今年是它成立150周年。

布鲁克·阿斯特(Brook Astor)的童年是随外交官的父亲在中国北京度过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时时绕萦在她的心际。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大都会博物馆要扩大远东艺术馆展区,身兼基金会董事、远东艺术馆部展览委员会主席的阿斯特夫人向博物馆提出,愿出天价(open budget)在馆内二楼建一座中国庭院,与蔚为壮观的埃及丹德神庙真迹遥相对应。

那么找谁去设计这样一个中国古典庭院呢?我父亲作为“中国园林第一人”,因他的第一本著作《苏州园林》而蜚声海外;旅居美国的表哥六十年代就听说哈佛大学图书馆收有《苏州园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方艺术系主任、大都会博物馆艺术部顾问方闻教授,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及美国的一些建筑艺术界的有识人士在经过了一番审慎讨论后,不约而同地说:“去中国请陈从周。”

中国园林渡重洋 | 陈馨-LMLPHP

80年代初,陈从周(右)与贝聿铭的合影

1977年初秋,我因母亲甲状腺马上要手术,从吉林回来照料家务,同时复习功课,“迎战”高考。

那日父亲一如曩昔,早起绘画题字。母亲从菜场买菜进门,为他泡了一杯浓茶,端上大饼油条豆浆早点,又匆匆去不足四平方米的厨房,赶在别家前准备午饭了。那时我家还没有私人电话,上海市外办通过同济大学找来,说是美国来人有“公事”要商洽。“美国来人?”这使母亲有几分担惊受怕,三户合居的蜗室无颜接待外国客人,说:“先生,这不行,得赶快去学校找个房间。”说时迟那时快,方闻先生已在外办人员的陪同下上来了,所以他们的第一次短促见面是在陈旧、爬满尘土的楼梯口,随后才去了锦江饭店。

在锦江饭店,方闻先生提出了一个多年盘旋在他脑际的念头:“我们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集了一些中国明代家具,一直想把它们陈列出来,但不知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大都会博物馆能提供的场地有限,不足五百平方米。父亲马上想到了苏州网师园,这个被他誉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以少胜多的典范,园内虽无太多的建筑山石,却‘淡中有味’,足可表现造园家的独到匠心”。

父亲接言:“明代家具当然要放在明代建筑里面。”

“可是我在美国上哪儿去找明代建筑呢?”

父亲哈哈大笑:“这个容易,我给你找个现成的苏州网师园,你把它移到美国去,就都解决了。”

方闻先生不禁喜上眉梢。父亲继续着他的话题:“我们称家具为‘屋肚肠’,建筑再美,配不上好家具也是枉然,为了满足‘金屋藏娇’,必定要配园林,故曰‘明轩’……”

在选用材料方面,父亲认为主要建筑的木柱用楠木,此木耐腐,硬度高,木纹细腻,不上漆,符合古园林风格,其他用银杏、香樟;可启动苏州陆墓御窑(1796年乾隆在紫禁城营建苏式园林所用砖瓦出此),由熟练匠师烧古瓦青砖;用苏州虎丘太湖石,此石具多骨空透感,为假山上品,略植竹蕉分翠庭园。他还建议在苏州先做一座1?誜1比例的“明轩”,对方满意后,再将完成的所有构件,用集装箱船运至纽约,由经验丰富的苏州古建筑公司技术人员安装。父亲的这番至纤至悉、虑无不周的计划使方闻教授心悦诚服。

次日,他们驱车同赴苏州网师园。父亲对方闻先生说:“目前保存下来的明代园林主要集中在苏州,网师园做到了‘小有亭台亦耐看’,得体,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方闻先生细观一廊一阁,一石一水,颇有同感,频频点头。他们在网师园西部“殿春簃”驻足甚久,这小轩三间,复带一书房的小巧精致布局,院中的竹石梅蕉在粉墙的烘托下,微阳淡照,宛如一幅浅色画面,方闻先生的视线被紧紧地扣住了。

父亲又云:“苏州诸园,此园构思最佳,盖园小‘邻虚’,顿扩空间,透字之妙用,用在大都会博物馆最合适。”见方闻心神专注不放过一草一木一建筑,父亲笑语:“我以文学作品拟之,正北宋晏几道《小山词》之‘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建筑无多,山石有限,其奴役风月,左右游人,若非造园家‘匠心’独到,不可臻此。”

“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陈兄说得好!”方先生若有所思地重复着,为结识这位博识多才的陈从周而庆幸,他们成了好朋友。

“造园有法而无式”,以情造园,非仅为造园而构园。将苏州网师园的殿春簃推移至美国的另一原因牵连着张大千师及父亲受教良深的忘年之交叶恭绰先生。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三位名人分居在网师园的殿春簃,他们是张大千、张善子和叶恭绰,主宅叶恭绰先生住着,花园部分是张大千和二哥善子先生住的,善子先生养虎于此。殿春簃是大千先生的画室,每年春末,一园芍药盛开,美不胜收,当年大千先生的许多精品之作皆绘于此。五十年代初,父亲每进入网师园都会勾起他对老师和友人的思念,那因长期失修,颓垣断壁,丘壑独存,人去楼空的名园使他久久地低徊,不忍离去。1958年,父亲向苏州市长李芸华建议,要抓紧修复网师园,还其真貌。蒙他同意,此工程由秦新东负责,当年就完工了。父亲将好消息告知远在北京的叶恭绰先生,叶老写了一首 《满庭芳》,以“西子换新装”颂网师园重放光彩。所以,1977年父亲要将殿春簃移建彼岸,亦非偶然,这园确实是经名人题品过的名园上选。

回到美国的方闻先生将父亲的“明轩”设计思想和相关照片向阿斯特夫人及所有参与讨论、决定的专家们一一转述、展出,并不厌其详地讲述在中国的点点滴滴,陈从周仿建苏州网师园殿春簃的方案最终被大家接受,更为阿斯特夫人心服首肯。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致信北京中国国家文物局请求帮助建园。1978年5月26日,国家建委下发文件:“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将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仿苏州网师园‘殿春簃’建造一座中国庭院。”

中国园林渡重洋 | 陈馨-LMLPHP

网师园殿春簃

继而便是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之季,父亲作为“明轩”设计工程顾问,仆仆风尘,往返于京苏沪。他指导苏州园林古建筑公司出设计图纸及模型,在苏州东园以1?誜1的比例建起了“明轩”的孪生姐妹,供美方来参观。

父亲给母亲一函,盼她前来苏州小游,也算是感念妻三十多年来患难相助,终于苦尽甘来:

定:我已于昨日到苏州,学校电催南返,因美国之园急于出图,国家建委通知同济也。我住在苏州饭店208号大房间,只住一人,高级设备。我要下月十日左右才可回家,期间你如有兴来苏玩,陈丰愿意来玩皆有住。我白天在网师园工作,有信写到苏州饭店208或苏州带城桥网师园设计室亦可,身体很好。最好来前天写信通知我哪班来,我到车站接您,车站下,四路车到人民医院转2路到网师园,苏州饭店在网师园间壁,在友谊路。

从周 七八,九,廿九日  

可母亲那时已患白内障,视力大减,除了几处天天走熟的路,已是难独自远行了,终也未去成吴门。

父亲推荐了学生邹宫伍一起负责工程技术,他为那张珍贵黑白照片所题:“卓荦群英,婆娑一老,余几忘迟暮矣。1978年国庆与王祖欣、邹宫伍同摄于网师园纽约博物馆庭院 从周 ”,是师生亲密合作同心协力于“明轩”的前期工程之历史见证。其间,也闻南京工学院参与了“明轩”设计方案的角逐。

苏州东园内的“明轩”造在长30米,宽不足20米的空地上,入门是“别有洞天”月洞门,“冷泉”亭倚西墙立,曲廊迂回于北端,人工冷泉清水流,玲珑湖石亭侧竖,竹梅芍药园内植;主建筑“明轩”厅三间,内仿明式红木家具摆设有序。在网师园紧张工作的十多天中,父亲触景感慨留诗句:“城东十日小勾留,信步网师作暂游。我为名园曾作主,苔痕分绿到西洲。”

同年11月初,父亲应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之邀,前往筹建中国庭院,在北京他给母亲一函:

定:清晨依依惜别,九时上机,平静舒适,初阳普照,田畴城郭,瞭然奇景也。十时半到京,寓外事局,招待所阜外大馆,早六号二天学习,六日晚十时飞美经瑞士,一日临行前,大衣未带,将来路秉杰到京,托他带京,我已函告老路。身体好,小明住重庆南路30弄8号。

从周 七八年十一月四日午  

1978年11月6日晚,父亲与苏州园林管理局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携“明轩”图纸及模型,乘坐瑞士航班经十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抵达纽约。这次是与美方专家面对面的同桌讨论,“编新不如述古”,父亲有所新意的模仿移建设计方案很快被通过了,然后他们同去现场勘察。

即将建造的中国庭院在博物馆的二楼,不足五百平方米的水泥房,虽光线充足,却只见玻璃罩下的那爿天。父亲环视了一下现场后,言:“此既无俗者屏之,也无嘉者收之。”方闻先生说:“陈兄,我们给你出难题了。”父亲略思,云:“苏州园林大部分为封闭式,园外无可‘借景’,因此园内尽量采用‘对景’的办法,其实‘对景’与‘借景’却是一回事,‘借景’是天然山水之连,‘对景’用的是人工造景,‘明轩’设计要用‘对景’法处理。”他将苏州园林的封闭局限性,与见天不见日的馆内造园作了比较,使在场的美方人员更进一步地明白了自己的设计思想。

父亲在普林斯顿大学会见了该校建筑系、艺术系(方闻)与中文系(牟复礼)的三位主任,聊到凉月半弯时才依依而别。翌日午,方、牟两教授又邀父亲去牟复礼寓所画画,父亲卷袖挥笔,画兰竹石松。牟夫人是扬州人,正如“他乡遇故知”一样,以家乡三丁包、炒干丝招待。

回国的途行仍是从瑞士转机,逗留之际,父亲为他的爱妻买了一块瑞士梅花牌手表,小巧精致。这是我母亲有生以来第一次拥有手表,她清泪盈盈,言语哽塞,才戴上,又取了下来,最后还是给了我。她说:“我天天在厨房烧洗,会把表弄坏的。”

1979年4月方闻先生致二函至同济:

从周吾兄,此晤别来月余,1月3日宠赐直幅一轴,笔墨淋漓,兄之弟之察物也。予聿铭兄及牟复礼兄“扬州园林概论”一文已转达,博物馆建筑三师(Kevin ,Roche ,John Dinkelee为在馆负责建筑公司主持人),将于五月初来吴,弟一行陪大都夫人,约于五月廿三日到苏州,届时想前聚也,望费神安排,有何需要请早告为便。

此祝

弟 方闻   4月1日  

从周吾兄:聿铭兄昨日来电话,谓星期日飞北京,已有信报吾兄,不知匆匆能得见否?五月八日都会博物馆建筑师三人到苏,吾兄难免费神,照应一番。最要问题有二:一为围墙以上空墙之处理;二为照明问题,照明灯不现,照明外当另有旧式灯笼一套以备夜游场会也。亚大都夫人照相想已送园林管理处,一切劳神,容当面谢!

敬安

弟 方闻   4月12日  

父亲更觉日不暇给了。“照明灯应隐,装饰灯宜显,形式要与建筑协调”,是他的造园思想之一,至于挂何处,也不可轻举妄动,要不失自然。

春暖花开的1979年5月,父亲陪阿斯特夫人与美国专家参观苏州东园“明轩”,个个喜形于色,赞不绝口,夫人说:“我又回到了童年时游过的江南庭院。”

1979年7月12日,父亲接方闻教授函:“从周公如晤:弟于6月15日自京返美,将利用暑期改写馆展览目录论文,聿铭兄书画礼物已转达,勿念。附上纽约时报所印照相二,弟七、八月间多在普校,来信可寄普校或舍间地址……方闻 7月3日。”

12月5日,“明轩”开航启程,越太平洋,绕墨西哥湾,经大西洋,于纽约港登岸。二十七名身着蓝制服的苏州园林古建筑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宿“雅当斯”旅馆,食中国厨师烹调之饭菜,工作于大都会博物馆,将一砖一瓦,一椽一柱,一门一石细细打磨。工程时间达四月有余,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建筑园林的雅洁古朴、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

中国园林渡重洋 | 陈馨-LMLPHP

“明轩”内景

“明轩”安建在长30米、宽13.5米、高7米的内墙中,周以江南园林粉墙处理法,入门可达主建筑,月洞门“探幽”,入门“雅适”,银杏木制作的横匾“明轩”,集文徵明书法。厅的梁柱用的是四川眉山产的高质楠木,飞檐、柱础造型与苏州网师园殿春簃如出一辙;厅内陈列着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明代红木家具。接主厅有一曲廊,倚墙而伫,隔以粉墙,间以漏窗,宛如窗花;移步凭栏,小园景色映入眼底,得静观之趣;对景一轻巧半亭名“冷泉”,墙隅凿一微池,点少许山湖石,数尾小鱼欢游,其意是园虽无池水,却予人以全园水源贯穿感;地面以青砖、玉道砖仄铺,似有波光粼粼,水际安亭之联想;亭前略叠奇石,高低错参,有层次,显自然;园中植佳木修竹若干,沿墙芭蕉滴翠,一太湖石玲珑剔透。由于屋顶大玻璃采光好,无论是风雨明晦,还是斜阳一抹照,“明轩”皆能一如父亲所云:“处处有情,面面生意,小有亭台亦耐看。”

方闻先生写《明轩》一书,开卷题:“从周老兄,谢谢你高明的指点。”

1980年6月,“明轩”正式对外开放。这也是中国园林首次走出国门,与世界分享中国古典园林典雅含蓄之美。中外文化交流由此多了一个新篇章。

这四十年来,我多次赴“明轩”,有1987年遵父命而去,有2017年偕儿肖定瑜同行,也有与朋友共游的,每次都是乐而忘返,都会想到父亲,想到当年的那些往事……

12-23 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