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 | “教科书式救人”背后是一座城市的英雄传承-LMLPHP

继格致中学高一学生盛晓涵后,又一位少年感动上海——就读于金山区朱泾二小的9岁男孩麻文博。

18日晚,麻文博一家所住的居民楼发生火灾。危急时刻,他不仅叫醒熟睡的爸爸和爷爷,更是挨家挨户敲响邻居的家门,呼喊楼内所有人撤离逃生。下楼后,他拦下路边私家车,请求司机帮忙拨打119和110。这一系列教科书式的操作保全了楼内众人的生命,也为消防队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一周之内,两起“教科书式的”救援。感动之余,我们更能从两个个体的身上看到社会和时代的缩影。

盛晓涵就读的每所学校都设有急救课程,前不久刚刚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和考核;麻文博所在的学校也开设了公共安全体验拓展课,针对性地教授逃生技能。两位少年在救人后不约而同地提到“老师教过”,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上海中小学的安全教育早已摆脱传统模式,以更加生动具体的方式不仅“教过”,而且“教会”。俗话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但只有做好“一万”种准备,才能对“万一”做出准确反应。

但光有技能是远远不够的。面对生命垂危的老者和熊熊燃烧的大火,伸手救援更需要勇气。盛晓涵最崇拜的人是雷锋,麻文博则说,“我是男孩子,要做男子汉,关键时刻,更要站出来。”他们的声音虽然稚嫩,但话语中的果敢却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而少年英雄之间的接力更让人对社会的下一代满怀憧憬。

马克·吐温说,勇气不是没有恐惧,而是抵抗恐惧、驾驭恐惧。出于对大火、对死亡的恐惧,绝大多数人的自然反应都是逃生,极个别人却能克服恐惧,将他人和自己的生命置于同等地位,以强大的意志和镇定的心态救人于水火中。这些人,我们礼赞为英雄,不在乎他们的臂膀是否坚实,只因为他们肩上的使命足够沉重。

社会需要英雄,因此更要关爱英雄。2015年6月16日的那场火灾让全上海记住了王海滨的名字。过去五年,他从身心创伤中浴火重生。几天后,他将迎娶美丽的新娘。这一切,离不开王海滨本人的努力,更离不开全社会对于英雄的关怀。

5年后,王海滨的救人精神在申城得到传续,我们为此倍感骄傲,更为结局的相对圆满欣慰不已。然而大火终究烧毁了麻文博家中的财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生活与学习。这一次,相信社会同样不会让他寒心,因为关爱扶危救难者是英雄城市的题中之义。

12-24 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