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曲常顺(化名)的人生一如这终于阳光明媚的天气。当他坐上这列开向河南洛阳的高铁,也标志着他漂泊了长达40年的人生重新回到了原点。自去年12月本市启动专项救助以来,更多断裂的人生,有了延续下去的希望;更多破碎的家庭,迎来了重新团聚的一天。

“甄别神探”巧破身份密码,40年漂泊人生终落定-LMLPHP

图为救助站工作人员正在送曲常顺(化名)前往高铁站

经历过两波极寒天气的上海,迎来了久违的“升温时刻”。63岁曲常顺(化名)的人生一如这终于阳光明媚的天气。今天中午,当他坐上这列开向河南洛阳的高铁,也标志着他漂泊了长达40年的人生重新回到了原点。

自去年12月启动专项救助以来,全市已成功救助821人次,与日常救助相比增加了32.8%。其中,智力障碍、精神障碍等人员甄别数量持续增加。更多断裂的人生,有了延续下去的希望;更多破碎的家庭,迎来了重新团聚的一天。

封闭的内心,断裂的人生

与大多数受助者一样,曲常顺对人有一种天然的警惕心。“一看就是曾经在精神上受过刺激,”经验丰富的宝山区救助管理站副站长杨勇峰这样判断。

曲常顺被送进救助站的当天,正值“霸王级”寒潮抵沪。体态佝偻、头发散乱,精神还有些萎靡,这是工作人员对他的第一印象。此时,救助站工作人员并未将其定义为“寻亲困难户”。在他们的职业生涯里,见过太多智力障碍、身体残疾的受助对象了。相比于他们,尚能说话、行动的曲常顺看似甄别率更高。

“甄别神探”巧破身份密码,40年漂泊人生终落定-LMLPHP

图为受强冷空气影响,市郊淀山湖畔护栏铁链现冰桂

不过,随着事件发展,寻亲难度远远超过预想。进入救助站后,曲常顺依旧不愿意透露具体身份信息,拒绝回忆过往。工作人员在送上了热水、方便面后,开始循循善诱,终于得到了两个关键线索——“李强胜”和“山东龙口人”。

得到信息后,工作人员立刻通过联动机制在信息系统中匹配身份信息。然而,结果出人意料,系统显示“查无此人”。难道是曲常顺记忆出现了偏差?寻亲到了这里,开始陷入僵局。

串联关键信息,破解身份密码

1月5日,曲常顺进入宝山区救助管理站一周后,来自市救助管理站的两名工作人员顶着刺骨严寒来到这里。其中,就有在救助甄别领域全市闻名的“老法师”——唐怀斌。

长达近20年的甄别经验,早已让他练就了一身“听音辨人”的本领。“不同方言里都有一些非常有特征的地方,只要抓住这些关键之处就能找到突破点。”在跟曲常顺聊天的过程中,唐怀斌发现,他的口音并非来自胶东,更像是来自东北。

唐怀斌意识到,这或许会是破解曲常顺身份密码的关键。随即,他又结合曲常顺提到的“大院”里长大的经历,联想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曾有一批东北重工业工厂内迁。以此为切入点,再次详细询问后才得知,曲常顺一家曾经随厂从东北抚顺迁移到河南洛阳。根据这一关键信息,最终锁定了中色有限公司。当唐怀斌再度提起这些久远的地点时,曲常顺封锁已久的记忆大门仿佛一下子被打开。

上世纪70年代末,曲常顺就读于当地冶金部子弟中学。因感情受挫,一时想不开便自暴自弃,从此一离家就是四十年。在这期间,他曾以打工为生。但随着年龄增长,工作机会越来越少。长期漂泊在社会上的他,对家乡的记忆也开始变得模糊起来。他曾提及的山东龙口其实是他的祖籍地。在浩瀚的记忆碎片中,也有一些细节令他印象深刻。比如,他始终记得自己离家时,弟弟只有8岁。

40年从未注销的户籍,亲人的默默守候

当捋清曲常顺的身份信息后,工作人员开始询问他家人的情况。然而,当工作人员问到这里,原本已有些打开内心的曲常顺又开始支支吾吾起来。年少时的冲动离家、数十年的漂泊经历,混合着对家人的歉疚,让他一时不知道如何面对。

1月7日,在工作人员反复劝导下,曲常顺决定先跟家人进行一次视频连线。画面那头,曾经的小男孩已长大,眉眼间还依稀保留了小时候的样子。虽然兄弟俩四十年未见,但仍是在视频接通的一瞬间就认出了彼此。

“甄别神探”巧破身份密码,40年漂泊人生终落定-LMLPHP

图为曲常顺(化名)在高铁站等候列车

曲常顺在连线时依旧有些内敛,只仓促问了一声,“爸爸妈妈好不好”。弟弟曲常青有些哽咽地回答道,“父亲已经离开人世了,但母亲还在,一直盼着你能回来”。在沟通中,工作人员获悉,曲常顺的家人四十年来从未注销他的户籍,至今保留着他的身份证号。“这在我们寻亲过程中并不多见,”上海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康清萍说,这说明曲常顺的家人多年来从未放弃过寻找他,一直等着他。

这通视频连线,让曲常顺抛下了最后的顾虑。时隔四十年后,曲常顺终于又能跟家人一起过上一个团圆年。

01-13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