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走低的生育率?市妇联建议强制男性休假不少于育儿假三分之一,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LMLPHP

上海生育水平正处于极低水平,育龄妇女规模逐年下降。从长远角度来看,将导致严重的人老化、劳动年龄人口短缺、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对此,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妇联拟向今年上海“两会”提交《关于完善家庭政策、优化生育环境的建议》,建议构建本市系统性家庭政策以缓解家庭生养压力,促进生育水平回升。其中,市妇联提出增设夫妻共用育儿假,强制男性休假不少于育儿假的三分之一,以保障女性就业和职业发展,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

如何拯救走低的生育率?市妇联建议强制男性休假不少于育儿假三分之一,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LMLPHP

上海家庭平均生育意愿为1.3个孩子,“养孩”压力成为主要因素

自2016年起,国家开放“二胎政策”,五年过去了,想要“生二胎”的人却越来越少。

而在上海,更是反映在了极低水平的生育率上。2020年9月,市妇联、市妇儿工委办开展“家庭生育行为影响因素及政策支持研究”。课题组在普陀、静安、徐汇、黄浦、浦东、闵行、宝山等区,以20至49周岁已婚女性或配偶为调查对象,开展网络调查,收回有效卷2220份。调査显示,当前上海市育龄家庭的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较为低迷,家庭平均生育意愿为1.3个孩子,仅三成家庭希望生2个及以上孩子。家庭平均生育1.08个孩子,近七成家庭实际仅生育1个孩子,其中超七成一孩家庭未来三年内确定不会生育二孩。

为什么不愿意生?抚养孩子经济压力重成为最重要的原因,由此抑制家庭生育水平。市妇联发现,上海市生养孩子成本显著高于内各类城市,其中教育投入支出是其他城市的两倍以上。同时,随着社会代化程度增高,生育观念发生重大转变。传统生育观念让位于个性化的生育道求,“人生完整、夫妻幸福、让孩子有个伴是生育的主要动机,维持现有生活质量、只生一个好是不生二孩的重要因素”。此外,祖辈提供隔代照料也影响着生育情况。

在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胡申生看来,生育政策的变化反映着社会需求的更迭,目前中国面临着劳动力不足、人口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因而需要对生育进行鼓励。“生育现状需要合理调节,这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何拯救走低的生育率?市妇联建议强制男性休假不少于育儿假三分之一,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LMLPHP

保障女性就业与职业发展,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

在提案中,市妇联建议加强生育社会支持,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具体来说,保障生育期妇女合法权益,减轻用人单位用工成本;呼吁以家庭为单位评估抚养负担,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征税,同时严打教育机构高收费、乱收费现象。

市妇联还建议,提升儿童保障水平,降低养育成本。持续推进普惠性托育点建设。多种形式增加托育资源供给,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整合。继续鼓励托育机构、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对有需求的家庭提供课后辅导照看服务,推进生育友好的空间网网络布局。

去年市妇联在两会提交提案,建议合并产假和配偶陪护假为家庭育儿假,将现有夫妻双方合计138天的产假和生育假延长至半年。今年市妇联对这一建议进行“升级”,增设夫妻共用育儿假,强制男性休假不少于育儿假的三分之一。由此以平衡女性就业与生育的冲突,保障女性就业、职业发展。同时,市妇联建议卫生健康部门可联合妇联、人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等,制定“家庭友好型”企业认证制度,每年推出一批“家庭友好型企业”

此外,市妇联还建议增强隔代照料者社会福利水平,完善家庭功能和代际支持。提供“喘息服务”,关爱隔代照料者的身心健康。由社区志愿者、相关专业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健康帮助、健康知识指导以及科学育儿理念。完善社区设施功能,创造代际共享公共空间,宣扬隔代照料的社会价值。

“完全建成生育友好型社会,才能让每个家庭都过上高品质生活。”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吴瑞君这样认为。

尊重“生育自由”,以调节手段化解生育难题

提供良好的生育环境只是其一,推动人们观念的更新也尤为重要。胡申生认为,许多传统“养儿防老”的生育观念,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消失,尤其是在国际化大都市,年轻人掌握着生育主动权。

与此同时,包括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很早便面临了生育困境,也通过一系列政策进行鼓励,但却收效迟缓。“从少子化到多子化,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也不可能立刻实现,只能通过不断的鼓励、宣传来慢慢解决。”胡申生说。

近段时间社交媒体上对“生育自由”的讨论不断增多,这一提案是否会与之产生“矛盾”?对此,市妇联强调,生育自由是个人的意愿,应当尊重生育自主权,人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育方式。而提案从家庭公共政策制定上完善生育环境,以解决中国社会出现的相关问题。“希望政策可以早一点、多一点优化,一旦社会支持完备、可以满足需求,人们也才会愿意生孩子。”

目前,上海家庭呈现小型化、少子化、老龄化的特点,也让年轻人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胡申生也表示,一方面应该尊重生育自由,另一方面采用调节手段从各方面化解生育困境、完善生育环境、改进生育观念。“最终还是要启发我们的年轻人,来解决劳动力、人口结构的问题,认识生育二胎的重要性。”

01-14 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