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藁城?因为一碗宫面,记住一座城-LMLPHP

宫灯

在50多岁的石家庄市藁城区地方志编纂中心主任米志科看来,上一次藁城受到外界瞩目,还是上世纪70年代城区西10公里处的台西村发现商代遗址。

“那次挖掘,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铁器、酒曲等,出土的文物创造了七项‘世界之最’,曾引起国内外轰动。”米志科说。但这一次藁城以新冠肺炎这样的方式“出名”,米志科直呼想不到。

1月2日,从藁城区小果庄村新增1例本地确诊病例以来,截至1月13日24时,河北省现有本地确诊病例463例,尚在医学观察本地无症状感染者195例。其中,绝大多数病例都集中在藁城区。

1月6日,藁城区全域调整为当时全国唯一的高风险地区,这个80多万人口的小城一时成为舆论的焦点、战“疫”的前线。

那么藁城在哪?藁城的“藁”字由何而来?藁城的历史文化有哪些?藁城如何应对此次疫情?记者通过采访,告诉你一个鲜为人知的藁城。

商代考古发现 创下七个世界之最

藁城的“藁”字念作“gao”(第三声),它是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一个区,面积836平方公里,人口80多万。原来是一个县级市,2014年9月,石家庄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县级市,设立藁城区,是河北省首个财政收入突破百亿的县(市、区)。

藁城,古时称肥累,高城、稾城等。约3400年前,即公元前1400年商代中期,“朵氏”部落即在此劳动生息。

从石家庄市区沿307国道向东,出东三环后没多久就到了藁城区岗上镇台西村。台西村北边有一片土台子,这个被当地人称之为“土疙瘩”的土堆,看似虽不太起眼,但它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藁城台西商代遗址。

上世纪60年代,台西村村民在农作挖土积肥的时候,不时会挖出来一些青铜器,这引起了考古部门的注意。1973年,当时的河北省文管处组成考古队,对此进行发掘,发现房屋遗址14座,出土文物有陶器、石器、青铜器等3000多件。

“更让世人震惊的是,这次发掘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铁器、铁矿渣、酒曲实物等七项‘世界之最’。”米志科说,经文物部门鉴定,这片遗址为商代中期文化遗存,从所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及文化内容看,藁城台西称得上商代北方一重镇,应该是商王朝畿内的一个重要都邑,是目前石家庄境内发现并确认的最早的城垣遗址。

《藁城县志》中记录了藁城的建制改革:西汉时,始置稾城县,属真定国。北齐初,改稾城县为高城县,隋开皇复名稾城县。元代,改“稾”为“藁”,遂称藁城县。

“藁城的‘藁’,本义是指多年生草本植物,现在这个字不太常用,大家看起来也有些陌生。它其实是‘稿’的‘异体字’。”米志科说,我们说的草稿,其实就是从藁引申而来。藁是草,草稿就是理不清的野草,乱乱的。

根据《古代汉语词典》,“藁”有两个兄弟,一个是“槀”(上高下木),如今变上下结构为左右结构,写作枯槁的“槁”;一个是“稾”(上高下禾),同样是上下变左右,写作稿件的“稿”。

由此,我们便能知道“藁”字有过多种含义:一个指枯槁,一个指禾秆,如“今又盛寒,马无藁草。”(《资治通鉴》),还有一个是指书写的稿件,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便说屈原写了“草藁”(草稿)。

因为一碗宫面 记住一座城

什么是藁城?因为一碗宫面,记住一座城-LMLPHP

宫面

2021年的开端,藁城这座小城面临着从未有过的严峻考验。

从1月2日出现疫情以来,有很多网友为藁城打气。“武汉热干面挺过来了,北京炸酱面挺过来了,成都担担面挺过来了,藁城宫面也一定行!”这是在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

藁城是宫灯、宫面、宫酒“三宫”文化的发源地,特别是源于隋唐的宫面,是独具藁城地方特点的传统风味食品。在明朝时期,藁城一带的面食艺人就以精于制作挂面而驰名燕赵之地。

清光绪年间,地方官吏曾以此进贡皇宫,列为宫廷佳品,因此而得名“宫面”。至民国时期,宫面还曾出口朝鲜,并受到政府颁发的“国光银牌”嘉奖。

在宫面非遗传人严成敏看来,藁城地处华北平原腹地,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充沛的降水、足量的日照,孕育出一种面筋和蛋白质含量极高的强筋麦。这成为宫面生产的先决条件。

宫面制作过程中,面粉、盐、水的比例没有统一标准,需根据多年经验来定。做了半辈子面的严成敏,早已游刃有余。

严成敏介绍,制作一份宫面要耗足20多个小时,有着和面、饧面、盘条等13道复杂工序。其中,饧面需要多次进行,让面粉吸足水分变得膨胀,面粉颗粒彼此紧抱,这个也是保证宫面的弹性和筋道口感的秘密所在。

正因有如此多道精细缺一不可的工序,造就了“面细能穿针,空心有韧性”的宫面。严成敏说,宫面虽细却耐煮,久煮而不烂,久放而不糟,吃起来十分筋道,口感爽滑。

2013年,藁城宫面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藁城宫面协会介绍,当地宫面年产量15000吨,龙头企业年产量800多吨。

共克“石”艰 宫灯待燃

以往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有“宫灯第一村”美誉的藁城区屯头村,家家户户都是一片火红。这里的乡亲们也都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订单络绎不绝,家家户户都在赶制宫灯。

藁城宫灯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传起源于东汉年间,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因进贡宫廷被称作宫灯。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藁城宫灯第十一代传人张风军介绍,传统宫灯均为手工制作,包括挖竹篾、洗竹竿、打底座、钻座眼儿,多达有几十道工序。

近年来,藁城区政府大力支持宫灯产业转型发展,牵头成立了行业协会。如今,屯头及其周边村庄年产各式灯笼已近1亿对,年产值约15亿元。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

今年因为这一轮疫情的影响,屯头村百姓的生活和生意受到很大影响,他们期待疫情早日结束,宫灯产业能够尽快重启。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11日24时,石家庄市疫情分布在12个县区,其中76.39%病例发生在藁城区。

为严控疫情,1月5日晚,石家庄市所有农村、社区开始实施闭环管控。6日凌晨开始,这座逾千万人口的城市开始全员核酸检测,截至8日24时,完成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共检测10251875人。

为进一步排查风险、防止疫情扩散,12日,石家庄市开启全员第二次核酸检测,并提出争取两天内全部完成。同时,为有效防控疫情,藁城区于对增村镇数万名村民进行转移异地集中隔离观察,尤其是本次疫情的重灾区增村镇小果庄村、刘家佐村、南桥寨村,目前全体村民5437人(除两人患严重基础性疾病,不宜转移)已全部集中隔离。

这可能是2020年国内疫情发生以来,最声势浩大的隔离规模。从疫情形势来看,增村镇是石家庄疫情的震中。较之城市,农村防控难度系数大。农村地广人稀,居民分散集中,不利于网格化管理,很难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及时切断病源;同时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应对突发疫情,村民生活保障和医疗资源也无法得到保障。

疫情发生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连夜派出工作组现场进行指导,根据河北省需要,统筹全国各方面力量给予支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兄弟省市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石家庄加油!河北加油!”医疗队来了,先进仪器来了,生活物资来了……同舟共“冀”的真情在燕赵大地流淌,让人们在寒冬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1月14日下午传来好消息,河北省胸科医院首批12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这是本轮疫情中河北首批出院患者;18名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集中医学观察,均转入康复阶段。

相信,过不了多久,又可以见到屯头村一片红火的灯笼生产线了。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等疫情结束,一定要尝一尝这耐嚼筋道的宫面!让我们携手同心,共克时艰!藁城加油!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1-15 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