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世界之窗”,70年译制片历史被真实记录下来-LMLPHP

电影译制片,曾是一扇中国人民心目中不折不扣的“世界之窗”。从诞生到现在,它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昨天,著名配音艺术家刘广宁之子潘争带着新书《声魂》及电影译制片交响史话《众神的红舞鞋》走进上图讲座,为人们揭晓了答案。

身为“译二代”,潘争从小在译制片厂大院长大,对许多不为人知的台前幕后熟稔于心。他透露,这两部作品是在作曲家陈钢的敦促下完成的,正式筹备这件事始于2014年。

它曾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世界之窗”,70年译制片历史被真实记录下来-LMLPHP

彼时,有一件事给了他很大的刺激——当年,配音演员、导演乔榛在上海大剧院有一场演出,请了他母亲刘广宁等许多老配音演员来参与,这之中包括了赵慎之老太太,她是从南翔的养老院里边特地赶到上海大剧院的,来见见老同事老朋友。

“我跟她很熟悉,原来她是我们家的邻居,从小看我长大的,由于很长时间没见面,她拉着我的手叽叽呱叽叽呱说了一大堆,还约好过一段时间我去看望她,结果仅一个多月,她就因为心脏病突发走了。”潘争说,这给了他很大的警醒,再不立即动手去抢救这一段历史,恐怕真的要像陈刚老师所言,会慢慢流逝,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如是真是这样的话,我会很自责。”于是,潘争在2015年的夏天开始着手采访,不仅访问了在世的老艺术家,还有已经离世的老艺术家的子女和现在的配音演员。他做了13场的采访,整理出了56万字的采访笔记,并基于这些采访笔记和自己对记过往时光的回忆,出版了《棚内棚外》。

“《棚内棚外》的首发式也是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和我母亲刘广宁所著的《我和译制配音的艺术缘》同时发行。”潘争回忆:“2016年12月25号那天恰好是我的生日,全场的来宾一起为我庆祝生日,此情此景,永生难忘。”之后没过多久,他就开始萌发了一个念头,电影制片的历史,其实不仅是文字的历史,更是声音的历史。于是,便有了新书《声魂》及有声读物《众神的红舞鞋》这两部作品。

95岁高龄的配音表演艺术家苏秀评价:“《声魂》就是我们译制片厂的《清明上河图》。”该书是《棚内棚外》的增订版,记录了上海电影译制厂从1949年创建伊始到1990年代初这四十余年黄金岁月的历史,内容翔实,具有深厚的艺术史和社会学价值。

它曾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世界之窗”,70年译制片历史被真实记录下来-LMLPHP

电影译制片交响史话《众神的红舞鞋》则通过乔榛、刘广宁、曹雷、梁波罗、达式常、刘风、刘家祯、林栋甫、陈燕华、晨光等23位著名艺术家的诵读,不仅以他们经典的声音叙述了电影译制片的经典历史,而且嵌入了从1950年代开始至1990年代中期约140余部著名外国译制片中超过800个经典段落和电影音乐。

“这两部作品生动描绘了我们上海电影译制厂70年来所走过的道路,以及几代艺术家无与伦比的敬业精神和刻苦的求索精神。”在配音演员、导演乔榛看来,译制片不仅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把国外优秀影视作品译介到国内;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意义——传承弘扬好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跟语言艺术。“这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天职。”

01-25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