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头5米高的壮硕“红牛”成为徐家汇商圈的“最红打卡点”,吸引众多行人合影。据悉,这件大型红牛雕塑是由玻璃钢浇筑制作而成,以昂扬挺拔的姿态直冲云霄。它与四头2米高的彩牛共同组成了“五牛送福,奔向2021”主题造景,寓意着新年牛气冲天。
“在十二生肖里,牛年与希望和财富的传统意义相关,还有耿直、任劳任怨的特点。去年的疫情让我重新反思生命与自然的状态,从中生发了新的灵感。“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雕塑家杨冬白谈起创作思路,“这组作品一改牛低着头、撅着屁股的常规形象,有着锐利很强壮的角、雄壮勇毅的身姿、战胜一切的气势,希望在新年带给大家斗志和战胜病魔的勇气。”
城市雕塑不但要有中国元素,更需要融入时代精神
杨冬白有着40多年雕塑创作经验,曾为上海图书馆、光启公园等城市公共空间创作过艺术作品。此次他受邀创作,从构思到作品成型,仅用了一个半月。构思图稿经过几轮综合考量比较,从常态造型到变异,甚至还考虑过给大牛添上翅膀,但最后舍弃所有枝节,回归到雄浑、朴拙的本体。“雕塑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空间张力。在我的设想中,红牛昂首挺立的造型,近似‘狮子王’的一种状态;周边的彩绘牛则带有艺术氛围,与民众更加亲近。”杨冬白说。
杨冬白告诉记者,大牛的着色也经过反复推敲。“世界上有几种代表典型意义的红色。我认为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是朱红,类似印泥、大漆的颜色,介于橘红与正红之间;意大利红纯正稳重,鲜而不艳;还有些地方的红偏铁锈红或土红,这往往和当地的土地颜色有关联。”据悉,这头“红牛”实际上调了三种红,顶部是最深的暗红,中间是正红,底部是略偏亮色的橘红,通过色彩细节的微调让整个雕塑更显立体感。
最醒目的红牛具有图腾象征性,围绕周边的彩牛则带有接地气的涂鸦文化。“涂鸦文化更‘松’,更休闲,更具有商业娱乐性。”杨冬白说,彩牛不仅有中国元素,更需要有当代元素,所以选用了水性油漆、丙烯颜料等材料。创作过程中,他主要关注了造型、形态和体感,而将细节部分的掌控让渡给了更广泛的群体。徐家汇周边学校的老师、中学美术班的学生等近30人共同涂鸦,体现出艺术的公共性。
公共艺术创作考量艺术家的思想深度
巨型红牛雕塑面向徐家汇商圈,一侧正对着地铁口。行人从地铁由台阶一步步向上走,先瞧见冲天牛角,再逐渐欣赏到红牛的“完全体”,最后走进一个从容、开放的空间。“牛气冲天”似乎有一种牵引的力量,通过造型设计和空间运用让观者体悟到强烈的爆发感。
“从创作环境背景来看,徐家汇商圈高楼林立,展品所占空间相对狭小。从空间、文化和时代背景的角度来说,这组作品需要有昂首屹立的向上力量,才能契合商圈强烈的振兴趋势。”杨冬白说。从正面看,红牛头部扭向左侧,朝向恰好是徐家汇商圈的中心,使创作呈现一种情感呼应。
如何才能使公共艺术更具有感染力,让观者产生共鸣?“公共艺术对城市活力、精神面貌有着特殊的塑造作用。通过公共艺术,提升市民的审美是艺术家的一种使命。”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范希嘉认为,艺术作品放置在公共场所的新空间,创作家对材质、颜色选择以及主题把握等都与美术馆内不同,要充分考虑所在地域和当地民众的参与互动需求。“公共艺术创作更考量艺术家的思想深度,特别是对时代精神的敏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