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场一眼望到边,早操分周轮流做,场地不足成上海中心城区学校通病-LMLPHP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位于寸土寸金的徐家汇地区,占地18亩的校园内汇集着33个教学班,三片篮球场与九条50米跑道是1516名在校生所有的室外体育运动场地。交大附小是上海中心城区学校的典型代表:学生数量众多,场地捉襟见肘。

站在“一眼就能望到边”的操场上,交大附小校长蒋群无奈地表示,这片场地的极限是同时容纳六个班级的学生,否则就是“站到操场上也无法运动”。虽然学校已在课程安排上作出一定调整,但依然难以避免地出现四五个班级一起上体育课的拥挤场景。在通常以四个班为单位进行的体育活动课上,约200名上课学生无法在场地上进行球类活动,只能参与如踢毽子、跳绳等对场地要求不高的运动,“10名学生就占了一片篮球场,踢足球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足球场对于我们学校来说太奢侈了。”

随着今年9月起全市小学每个年级执行“4+2(每周四节体育课与两节体育活动课)”政策,学生对体育场地的需求也将大大增加。而未来每年交大附小将至少迎来九个班级的新生,该校体育活动面积不足的问题将更为凸显。场地资源有限是上海中心城区中小学校所面临的同一个难题。位于浦东新区的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华城校区)有55个教学班,而学校的户外体育场地仅有三片篮球场。这导致学生们只能以年级为单位、分周在室外做广播体操,其他年级学生仅能在教室的狭小空间里做早操。

操场一眼望到边,早操分周轮流做,场地不足成上海中心城区学校通病-LMLPHP

另一方面,不少学校没有条件扩建室内体育场馆,而上海较长的雨季压缩了学生们的体育运动时间。交大附小仅有的室内运动场地是一片非标准篮球场,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班级的学生,若遇到不适合户外运动的天气,其他学生只能在教室内进行自习。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条件相对“富庶”,室内体育馆里设有两个体操房与一片篮球场,但依然无法满足八个班级学生同时在室内上体育课。

在中心城区,校园用地本就十分有限,周边土地规划格局已基本形成,如何才能解决校园体育场地紧缺的问题呢?建平中学西校巧妙地利用现有场地,在有限的场地上增加体育设备的配置,如在篮球场内装上排球柱,只要拉网就能变身排球场,满足不同学生的运动需求;此外,该校还计划两年内在屋顶开辟一片网球场。

有关部门此前曾鼓励各中小学校挖掘现有场地潜力,开发学校的楼顶或地下空间。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就曾计划在三片篮球场上加装自动化开闭的智能顶棚,改造成“风雨操场”,但因审批时遇到种种问题,而不得不搁置计划。蒋群呼吁各方能对学校体育场地的改建计划给予一定的支持,“有条件建室内体育馆的学校应当支持建馆,不具备建馆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各方协调改建成‘风雨操场’。”

02-08 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