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梅平时表面上很严肃,但其实很有亲和力,而且做事是一顶一的认真,很爱钻研和思考。”熟知梅生杰的同事都对他的专业能力和人品素质赞许有加,但对初次见面的陌生人来说,没有哪个成语比“不苟言笑”对他的形容更加贴切。
入职华东送变电公司34年,从技术员成长为副总师、安全总监,梅生杰走出了送变电人特殊的成长之路。
初露锋芒练本领
1991年,入职没多久的梅生杰就以技术员的身份参与了繁斗线的建设,刚出象牙塔就到施工现场,他的体验很不一般。
“老乡家里没有电,我们晚上7点多就开始睡觉了。”脚踩着屋里的泥巴地,睡着咯吱作响的老式木头床,每日徒步3公里去上班。山里稀松平常的日子,一晃就是2个多月。
现场的工作环境虽然艰苦,却没有磨灭掉小小技术员的求学热情。梅生杰白天仔细观察施工过程,夜里挑灯夜读《送电工初级手册》,再将实际操作与书本知识一一对应,发现有不同之处立即向老师傅请教“为什么”。随着参建第一个项目的顺利完工,他也将线路工程的相关知识全部学会、弄懂、吃透了。
梅生杰并没有就此打住,开始将所学的受力分析知识和物理知识应用到现场计算中,巧妙地解决了数十个施工难题,实现了“0”到“1”的突破:在500kV乐沐线工程中,他第一次在不拆塔的情况下,通过整体提升方式将铁塔重新旋转归位;第一次在陈黄岩工程中采用装备式架线进行施工,进一步简化架线流程;第一次在500kV三广线中将动力伞应用于带电线路跨越封网施工,把洪涝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降到最低;第一次采用倒牵引方式进行放线,克服了牵引场受限、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
“我是华送第一个750kV和1000kV线路工程的项目经理。”梅生杰自豪地说道。30多年的工作时间里,他有23年都在外地奔波,先后参建了大大小小三十多个线路工程,线路总长达数千公里。其中,他参建的1000kV晋-南-荆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他本人也因表现出色获得了“国网公司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先进个人”和“全国工程建设优秀项目经理”的荣誉称号。
点亮科创之光
“这个工程铁塔都是按高原、高跨、高冰区设计,使用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立塔安全性太低了,要是抱杆能落地那就最好了。”勘察完马色线的现场情况后,梅生杰当机立断,向项目负责人张利刚提出建议:借用特高压工程中的落地抱杆思路,重新设计更小规格、更轻便、满足1吨索道运输的落地双摇臂抱杆用于立塔。
经过多次研究、分析、论证,梅生杰带领技术团队提出全新的优化抱杆思路,研制出了全液压顶升700断面落地双摇臂抱杆,切实降低了立塔的安全风险系数。
2020年初,华送公司遇到了史上最难的工程—±800千伏青豫线(陕4标段),该标段位于崇山峻岭之间,地形复杂,加之疫情侵袭,工程建设一度按下了暂停键。当时,老梅带领团队再次出手,将700断面落地双摇臂抱杆的1.0版本升级为2.0版本,广泛应用于青豫线的组塔施工,把受疫情影响的时间科学地抢了回来,助力世界首个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大通道按期投运。
700断面落地双摇臂抱杆因其安全性和高效性,受到了国网公司和上海市电力公司的大力推广,并相继应用于陕湖线、东崇线、杨房沟水电站送出工程等项目中。
在梅生杰的带领下,华送公司的其他员工也“捣鼓”起了小发明。至今,他已带领团队获得了3项国家专利,完成了三眼滑车、索道运输规范标准、一种落地抱杆的系列化和标准化等6项课题研究。这些科技成果在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有效地降低了安全风险,进一步提升了华送公司的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初心永续传承
“师傅对我们要求很高,工作方面很严格。”梅生杰的徒弟谈起他来都充满敬意。作为党龄长达24年的老党员,梅生杰积极发挥老法师“传帮带”的作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
“其实我对我徒弟的要求就只有三个:一是要吃透原理,比如线路工程里你要懂受力分析;二是要有一种思维,做某件事时要知道目的、方法和可能出现的后果,不能乱;三是要问,看书、跑现场都会遇到问题,无论你是什么职务,不懂一定要问。”梅生杰在谈及人才培养时打开了话匣子。
在高温天气里领着徒弟们跑现场,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所有问题,亲自上手点拨讲解难题,当然对于徒弟们犯的错误他也毫不“手软”,直接严厉指出并要求改正。正是在他的教导下,他的十几位徒弟都已经逐渐成长为华送公司的中层干部。
环境在变,岗位在换,梅生杰始终不忘入行初心,在送变电行业里深耕细作,先后获得了上海市职工技术成果奖、国家电网先进个人、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国网交流建设公司科技进步奖等25个奖项。在梅生杰的带领下,华送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才,他们将这种肯吃苦、爱钻研、敢拼搏的“送变电基因”代代相传,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文: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