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药新用! 布美他尼为低龄重度自闭症患儿进行药物治疗带来希望-LMLPHP

自闭症谱系障碍(简称自闭症)是一种早期起病的、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常导致终生残疾。患者通常在3岁前起病,症状持续终生。

目前,自闭症以对症的行为干预为主,尚无针对其核心症状的药物干预方案。然而在许多国家,由于行为干预的可获得性极低,自闭症干预面临重大障碍;即使在欧洲等发达国家,也有大约20%患儿在确诊一年之后方能获得康复资源。

鉴于自闭症正影响着全球约1.0%人口,同时仅美国每年用于自闭症的支出就超过2000亿美元,因此亟需研发有效的、易获得的药物来改善自闭症患者的核心症状,特别是神经元处高可塑状态的小年龄自闭症患儿适用的药物。

为解决上述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斐教授领衔的团队,与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教授、罗强副研究员团队、英国剑桥大学Barbara J Sahakian教授团队等合作,在Science Bulletin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mproved symptoms following bumetanide treatment in children aged 3 to 6 year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的研究,基于高循证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RCT)实验设计,开展了一项研究者发起的注册临床研究(注册号:NCT03156153),该研究揭示一种价格便宜、药性温和、副作用小、儿科广泛使用的利尿剂布美他尼口服片剂,可有效干预小年龄自闭症患儿,提示布美他尼有望成为低龄自闭症适用的新型干预药物。

老药新用! 布美他尼为低龄重度自闭症患儿进行药物治疗带来希望-LMLPHP

布美他尼,一种在儿科临床广泛使用的利尿剂,在前期动物实验和欧洲小样本临床试验中被验证,老药新用,具有改善自闭症患者的社交沟通等核心症状的可能性。布美他尼应用于自闭症患者,基于如下假设:布美他尼作为钠-钾-氯(Na-K-Cl)共转运体(NKCC1)的拮抗剂,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氯离子稳态,从而恢复自闭症相关的脑功能。

然而,考虑到既往临床试验的一些方法学上的局限性,例如样本量小、年龄跨度大和缺乏安慰剂对照,布美他尼对小年龄自闭症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布美他尼本身的利尿作用也会对RCT研究的盲法设计构成重大挑战。通过对患者的照养者进行干预前教育,联合膳食补充方案,该研究设计最大程度降低了布美他尼利尿作用(如利尿、低血钾症)对盲法的影响。

研究显示为期3月的布美他尼干预可安全有效改善3-6岁自闭症患儿社交沟通和感知觉障碍等核心症状,为低龄重度自闭症患儿进行药物治疗带来希望。该研究是目前国际上单站点最大样本量的临床试验,其中71%为重度自闭症患儿、且无法获得康复资源。

老药新用! 布美他尼为低龄重度自闭症患儿进行药物治疗带来希望-LMLPHP

此外,本研究使用了一种新型神经影像技术,即磁共振波谱(MRS)技术,无创监测自闭症儿童服药前后大脑神经递质的浓度改变。基于严格的测试流程和自身对照设计方案,该研究发现布美他尼改变岛叶皮层中GABA浓度,且GABA浓度变化与布美他尼对症状的治疗效果有关。这些发现为基于动物研究提出的假设机制提供了影像学证据:布美他尼通过调节氯离子稳态来恢复GABA功能。上述研究发现与该课题组在前期进行的一项开盲RCT研究结果相互印证(ChiCTR-OPC-16008336,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2020),提示布美他尼可能可以帮助自闭症患儿,特别是GABA功能受损的自闭症患儿。

然而,自闭症可能存在病因异质性,目前RCT报道中的不同自闭症患者对布美他尼治疗效果存在差别,也可能就是病因异质性的一种体现。因此,有必要进行后续深入研究,一方面基于大样本和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明确布美他尼的临床意义,另一方面考虑自闭症病因、病理机制等,找寻适用布美他尼的生物标志物,进而明确布美他尼的最佳适用人群。

综上,自闭症儿童面临康复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该研究老药新用,为自闭症儿童,特别是暂时无法获得康复资源的患儿,提供了新型干预方案可能性。该研究得到了上海市脑与类脑智能基础转化应用研究市级重大专项等项目的支持。

来源:复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02-22 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