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58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22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上海多所高校学子纷纷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在9号线8个站点开展地铁防疫播报
“乘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海杉达学院的志愿者杨航,我是上海杉达学院辅导员、东方卫视主持人金炜,今天由我们为大家播报注意事项。乘客们请注意为阻断疫情传播,乘坐地铁必须佩戴口罩,必须配合体温筛查工作。”今天,上海杉达学院地铁9号线志愿者服务队的大学生们在顾唐路站上岗。
外语学院英语系学生岳书宇说,“今天是学雷锋日,对我来说,也是新学期第一周最有意义的一天,非常荣幸的和金炜老师合作,一起为广大地铁乘客们播报防疫注意事项。通过今天志愿者活动的体验,感受到了地铁工作人员的平凡而伟大,有了他们,乘客们才有安全且井井有条的地铁出行环境。”
外语学院党总支书记隆烨表示,杨航同学本身对播音也很有兴趣,受到专业指导后特别开心。在这次学雷锋志愿活动中,即兴的双语播报给予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平台,也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又提供了一个实践机会。
同日,上海杉达学院与浦东新区曹路镇、上海地铁9号线“镇地校”党建共建签约仪式暨上海地铁9号线志愿者队伍成立仪式举行。接下来,在9号线曹路站区的中午和晚高峰时段,上海杉达学院地铁9号线志愿者服务队将在8个站点开展双语广播、防疫工作、秩序引导以及购票帮助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续写雷锋日记讲述青春故事
今天,上海建桥学院“迎建党百年,学雷锋精神,把青春故事讲给党听”2020年弘扬雷锋精神优秀师生表彰大会上,900多名师生获得雷锋金银铜奖项,其中雷锋金奖获得者46人,他们以立德树人、爱心服务、奉献社会等方面的行动,续写着新时代的“锋丝”日记。当天,上海民政局为学校授牌“上海市公益基地”,并举行学校“公益护照”首发仪式。
建桥物流管理系的大一新生杨江龙同学,曾于去年冬天跳入寒冷的河水中,救下了一名溺水的同学。5分钟不到的时间,他拖着落水同学的衣领游上岸。另一位同班同学见状,帮忙赶去医务室叫来校医。“还好有大家一起帮忙,不然我可能会手足无措。”杨江龙同学表示,当时并未想到这是见义勇为,救人要紧,“其他会游泳的人看见也会伸手帮助”,他只是做了大家都会做的事情。”
同获本次教师雷锋奖的郑恩玲与曾榕玲是师生。
护理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负责这部分实践教学的郑恩玲,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多时间进行技能操练,便将实训室全天开放,包括早晚自习与午休时间。她也会从旁指导,随时解决学生的疑问。在护理系创办初期,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郑恩玲还选择留住学校,一心扑在了建桥。有时怕大家为了赶去学习,来不及吃饭,她会为同学备好干粮。
2011年,曾荣玲在建桥护理系开启了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涯,因实训室与郑恩玲老师相识相知。不像其他同学有一定专业基础,所以她课余时间都会去实训室操练。每当遇到困难时,郑恩玲都会耐心讲解。“后来我留校了,郑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帮助我。”
曾榕玲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她每天统计数据、摸排情况到凌晨。有时为了做到不漏一人、及时上报数据,经常废寝忘食。疫情期间,她提交了返校申请。2020年2月29日一大四赴德交流归国的同学因故只能申请返校隔离,她每天坚持凌晨两点仍在实时监测,连续通宵直至确保该生无问题,并与其沟通交流,给予其情感上的慰藉。“我多一份担当,师生就多一份平安。”她轻描淡写地笑着说。她用她小小的身躯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无限大的能量。
临港五校组建百支志愿服务团队
3月5日,临港新片区五所高校分别与各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共建结对,组建百支志愿服务团队,开展2021年“喜迎建党百年,弘扬雷锋精神”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今年,“社区、校区、园区、景区、商区”五区志愿服务联动融合发展,将进一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搭建文明实践新平台。
据悉,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将共享区新建“渔书”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形成文化新地标。五区还将组织开展“爱临港,志愿行”系列主题沙龙活动,组织区域内志愿者组织探索如何围绕“建设现代化新城、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定期开展沙龙活动,形成适合新片区的志愿服务理论基础。
这百支志愿服务团队将围绕大型活动、专业技能、社区关爱、文明倡导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比如,在节假日的系列活动中做好保障;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健康宣讲、法律咨询、科技服务、邻里调解、便民维修、消防安全等方面提供专业技术支撑;为平安巡逻、爱心课堂、为老服务、卫生监督、助残服务、环境整治等尽力关爱;围绕传统文化、文创宣传、计生服务、垃圾分类、节能环保、文明修身、文明劝导、旅游咨询、文明交通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
图片来源:各高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