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需求该不该满足?弄明白这些,不要继续误解伤害了-LMLPHP

很多时候,孩子们的正当需求,被当作了不听话。

只是因为大人的无心理会或者有意的情绪发泄。

昨天在外边吃早餐的时候。

有一位奶奶牵着两三岁的小孙女走了进来,点了一碗米粉。

然后在边上找了一个位置坐下。

“你是不是经常跟爸爸来这里吃。”

小女孩点点头。

我脑海里就浮现出爸爸牵着女儿的手,开心地走进来,吃美美的早餐。

当服务员把米粉端过来的时候。

奶奶拿来小碗,夹了些米粉放进去。

“我要吃饺子。”孩子瞧一下,然后跟奶奶说。

“你怎么不早说,今天没有饺子。”

其实,台子上摆着饺子,还有店员正在包饺子。

经常来的孩子应该比较清楚。

所以还在继续跟奶奶重复说“我要吃饺子。”

带孩子出门,这个情形,我们常常会遇到。

面对孩子提出的需求,到底要不要满足。

比如这时,奶奶要不要给孩子买饺子?

孩子肯定一个人吃不完,那要不要跟老板商量下,给孩子下半碗?

或者直接忽视,劝孩子吃米粉?

对小的孩子,大人总觉得孩子不懂,于是会想法子去“哄骗”。

就会告诉说没有了。

“游乐场没开门”

“今天某个东西卖光了。”

“妈妈没有钱了。”

……

奶奶的答复是:“没有饺子了,就吃这个粉。”

大部分听话的孩子,都会顺从了大人的意思。

所以小女孩也听话地吃了几口粉。

然后又要喝水。

她熟练地找到了水桶,然后指着要奶奶倒。

而奶奶刚提起热水壶,说喝热的。

孩子偏偏坚持要喝冷的。

这时奶奶有点火了。

“你不要跟我犟啊,不要把我搞烦了。”

“我真的不想给你们带人,就是太不听话了。你要听话我才带你。”

整个过程,我觉得小女孩其实一直很乖巧。

她每次都很完整地表达了自己想吃什么。

而且她也没有因为奶奶的话而哭泣。

平静地喝着水,坐在椅子上。

可奶奶却急躁地告知她不要闹了。

两种情绪形成了鲜明地对比。

很多时候懂事的是孩子,而不懂事的反而是大人自己。

比如这个孩子自己准确地找到了水桶位置,并告知了自己的需求。

可大人却觉得孩子是找事。

说实话,我觉得这个女孩真的很棒。

应该还没上幼儿园。

但端正地坐在椅子上,独立喝水,自己吃东西。

真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

难道要她成为一个什么都不想,什么都按大人的安排办就好?

要你吃米粉,你就不要跟我说想吃饺子。

我要你喝热水,你就不要坚持说要喝冷水。

想想看,如果真的养出这样的孩子。

大人是暂时顺心了,可一直下去呢?

你会发现孩子更加离不开你,你要安排他们的一切。

孩子也会唯唯诺诺,寸步难行。

这也是很多孩子到了适龄的上学年龄,可是根本没有独立能力的缘故。

从这个孩子身上,我看到了她很多闪光点。

看不到半点刁蛮耍脾气的痕迹。

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不也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吗。

把孩子的正常需求当作找茬。

指责孩子不听话,而想要孩子听自己的安排就好。

这样的育儿理念要尽早地改过来才好。

因为有太多的孩子被“误解”,被“伤害”。

遇到孩子正常的需求,可以无条件满足。

什么样的需求是正常的?

我曾在商场跟小小鱼讨论过。

当时他想要买一只小恐龙玩具。

几乎每次去那里,都会带上一只。

而我们也不是经常出门,所以每次都会让他自己挑选一只。

那天他说要多买几只,可不可以?

因为我们之前约定过,一次买一只。

但是那天他太喜欢另外一只棘龙模型,说愿意下次不买,这一次带回去。

既然愿意这样做,我也让他买了。

因为对一个恐龙迷来说,稍微放纵一下,是正当需求。

可过了一会,他又要买另外的一个玩具。

这时还要不要继续买单?

如果继续买,之前的约定可以作废了。

这时我没有再答应,而是告诉他:“你买一只恐龙玩具,可以满足你,想多买一只,也可以商量。但是后面的要求就不合适了。”

“为什么?”

“首先我们有约定,所以要遵守,对不对。另外我们不能把所有的玩具都买回家,而要学会控制,如果不能控制,那样就是不正当的需求了,不能满足你。”

他捧着自己的恐龙玩具,答应了。

怎么满足孩子,真的考验父母。

过度满足很容易让孩子陷入溺爱的境地,而压制需求,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记得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需求,是不是合理的。

而不是拿自己的尺度去丈量。

来源:养育男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3-07 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