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迎着“两会”的春风,在国家减税降费的大背景下,企业提升集疏运能力、边检等口岸查验单位优化口岸管理模式,助力洋山港在疫情下化危为机,以变应变,继续奔跑向前,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取消港口建设费,提升洋山港的成本竞争优势
受疫情影响,全球港口正遭遇大范围拥堵,船舶堵在港口,船员调动困难,加之燃油价格回升,空集装箱回流不畅等因素,货物无法及时装卸中转,使国际航行集装箱轮航行周期延长,导致成本增加,运费暴涨。中国出色的疫情防控成效,维持着国内港口有序运转,船多、箱多,港口通畅,运费相对低廉,各大国际航运企业更愿意把船舶部署在中国港口,洋山港的国际枢纽港地位更为突出。据洋山边检站统计,今年1月1日至3月11日洋山边检站共查验出入境(港)船舶1650多艘次(超)大型集装箱轮,同比增长4%。取消港口建设费后,航运企业的运输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按国内出口集装箱20英尺每箱32元、国外进出口集装箱20英尺每箱64元的征收标准,以2020年洋山港全港2022万标箱计算,省下的港口建设费颇为可观。到中国港口装卸货,既能装得多,又能赚得多,已成为各大航运企业的共识。2021年1月,洋山港全港以196.5万标准箱,刷新了开港以来单月集装箱吞吐量历史纪录,2021年2月集装箱吞吐达到170万余标箱,同比增长56.4%,其中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吞吐量达到40.5万标箱,同比增长116.6%。未来,待港口建设费红利进一步释放,全球疫情逐渐缓解后,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有望继续突破,攀至新高。
提升集疏运能力,增强洋山港的物流服务能力
背靠长三角这一世界级制造业集群,2021年以来,平均每天有十余艘(超)大型国际航行船舶进出洋山深水港,日均数万个集装箱在这里吞吐中转,这些集装箱首尾相连,长度能达到几十公里。如何保持货物高效中转流通不拥堵,考验着港口的集疏运体系。洋山港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的铁路网、公路网、水路网优势和智能化运输技术,不断提升物流服务能力,保证港口大进大出、快进快出。在海铁联运方面,2020年芦潮港铁路中心站货运发出集装箱量达27.2万标箱,同比上升208%,2021年计划组织开行19条班列,其中长三角班列14条,长三角外班列5条,进一步挖掘联运潜能。在河海直达方面,组建载箱量为120标箱的小型船队,以蚂蚁搬家的方式,直接将靠泊洋山港巨轮上的箱子分装到小船上,经大治河等内河航道,运往苏州等城市,提升内河运输的时效性、经济性。在智能化运输方面,规划设计年通过能力为200万标箱,融合人工智能、5G通信、北斗导航和智能无人驾驶集卡等功能的集疏运中心,全面对接洋山深水港,特别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打造自动化堆场、自动化集卡、自动化码头全套智能化物流运输体系。
坚持“人物技”三防,边检机关升级口岸管控模式
安全稳定是口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洋山边检站坚持“人、物、技”三防,强化口岸管理,护航口岸发展。人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3月以来,洋山边检站陆续迎来了从机场、外高桥、吴淞、铁路等边检机关调入的10余名警员,进一步充实该站执勤执法力量。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新的活力,已从警13年的民警姚陈滢,在机场边检站工作期间累计查验各类出入境人员近30万人次,从全球最繁忙的空港到上海吞吐量最大集装箱码头,具备综合执法能力的民警比例提升至97%。人员就位后,该站同步推进全警实战大练兵,组织练兵专班、培训专业教官、开展全警轮训,定时间、定人员、定科目,全面提升实战能力。在优化人员结构的同时,自主研发船舶梯口抵近监控系统、进港人员精准定位系统、边检自助服务终端,升级卡口管理系统人脸比对功能,对接边检查验系统和港区访客系统,实现了船员临时入境许可和边检行政许可签发记录、码头进港审批记录、港区卡口查验记录、船舶梯口身份识别记录、进港人员行动轨迹等多重数据的交互比对,有效打通了窗口、卡口、梯口三道原本相对独立的查验环节,对登离外轮人员的管理更加精准、精确、精细。
通讯员:叶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