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曾说:“邢斌同志喜读书,善读书,勤临床,是青年中医之佼佼者。”

《半日临证半日读书》的第二集,记录了邢斌医师由青年跨入中年这八九年间撰写的医论、医话、医案。这些文章纵论古今,解析经典,或畅述临证思维,或阐释辨证眼目,或介绍方药心法,运思精深,时有新见。

为什么有人信中医,又为什么有人不信中医?-LMLPHP

《半日临证半日读书》第二集

邢 斌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疫情爆发,连带了中医黑与中医粉之间的论战也大爆发了。文章的数量大概可以说是井喷了。

一方说得头头是道,另一方也讲得义正辞严,都能讲事实,都能摆道理,但谁也说服不了谁,他们的争论估计是没完没了了,我在想。

为什么?

照道理,这本应该是一个学术问题。也就是说,中医这门学问到底能不能成立,按照中医的学术来看病,事实上到底有没有效果。

但实际上呢?这变成了一个个人经历的问题,也就是说,你信不信中医,完全是运气使然。

什么意思?

人们为什么会信中医?不是因为他研究了中医,搞清楚了中医,实践了中医,治好了很多人。而是因为他或多或少从中医这里受益了,所以他信了中医。获益少的,比如从中医里的单方验方中治好了感冒、脚癣。获益多的,比如他患了某种病,看了好多西医,都没有看好,看了某位高水平的中医,看好了。这些受益者,受益得越多,感情上就越信。

那反过来,为什么有人不信中医呢?因为他们没有从中医这里获益,甚至是从中医受到了伤害。这些人没有获益,他当然就没有感情,又因为他从小从教育里获得的跟中医是格格不入的,所以他会倾向于反中医。而另一些人,曾找中医看过病,没有看好,甚至病情加重了,或有了副作用,他们在感情上就会恨中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鲁迅。我的中学同学都知道我那时喜欢鲁迅佩服鲁迅是出了名的。尽管现在没有那么喜欢他,因为觉得他不够宽容,但对他思想的深刻、见解的透辟,还是充满了敬意。鲁迅是反中医的,他说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他为何反中医,大家都知道,是因为他小时候的经历,他爸爸的病中医没给看好,没给看好也就罢了,用的药还奇奇怪怪的,与科学与常识是相悖的。还好我没有因为喜欢鲁迅而反中医。我中学时本来的兴趣是文史哲,但因为对气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报了上海中医药大学,一本二本大专的所有志愿,全部填了它,最后运气好,高出一本分数线60多分,上了上海中医药大学。

鲁迅那么厉害一个人,也反中医。原来没有想那么多,因为那时候小,不懂人性。现在想想,既为他遗憾,但也完全能理解他。

反过来,如果你要怂中医黑,你也可以举出很多厉害的人物来。什么大科学家、大政治家、大学者,一定也会有很多。他们要么睿智,要么精明,总之不是笨蛋,怎么也会相信中医呢?我相信——你如果研究一下他们的生平——他们相信中医的原因,往往也是有亲身经历的,或多或少从中医这里受益过。

那么好了,问题来了。明明是一个学术问题嘛,怎么变成了一个感情问题?

其实事实就是这样,表面是学问,但实际上学问也是由人来做的。学问家也是人,科学家也是人。再理智的人,也会被感情连累。这就是事实:运气好的人,信了中医;运气不好的人,恨了中医。

其实这是摆不上台面的,尽管很多时候它真就上了台面,大家就是这样吵来吵去的,你说遇到了神医,他说遇到了骗子。但我要呼吁,我们一定要在高一个层次上面,就是在台面上,开展理性的讨论。否则争来吵去是永远没有结果的。那就要回到我前面说的,中医这门学问到底能不能成立,按照中医的学术来看病,事实上到底有没有效果?

——摘自《半日临证半日读书》第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03-16 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