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番茄和葡萄酒感兴趣的他们,走进田头当了一回“泥腿子”!交大130余名学子上特殊一课,在“责任田”中读懂责任-LMLPHP

穿上雨靴和鞋套,戴上白色的尼龙手套,男生们拿着锄头忙着起垄,女生们蹲在地上清理石块和残留的芦苇根,一个个都成了“泥腿子”……这一幕出现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

今天(3月21日)上午,交大130余名2020级本科生走进田间地头认领“责任田”,亲手耕地和播种。这是该校依托农业与生物学院开设的劳动教育试点课程,试点对象同时覆盖农生学院2020级全体本科生、大热修选课《走进神秘的番茄世界》选课学生以及高人气社团“葡萄与葡萄酒文化”成员。

对番茄和葡萄酒感兴趣的他们,走进田头当了一回“泥腿子”!交大130余名学子上特殊一课,在“责任田”中读懂责任-LMLPHP

依托农学专业特色,形成全链条劳动体验

手执铁锹,把铁锹插进土里,先用右脚在铁锹上踩上一脚,再用力将地里的石块翻起。下地干活,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实属人生第一次。有同学拿着耙子犁地,不知不觉就犁歪了。如此操作了一上午,不少同学感觉腰酸背痛,直言“太难了”,更没想到原来种植一株番茄需要花这么大的力气。起垄还只是第一步,后续学生们还将实地学习操作修建、除草、施肥、采摘,经历种植和收获的全过程。

对番茄和葡萄酒感兴趣的他们,走进田头当了一回“泥腿子”!交大130余名学子上特殊一课,在“责任田”中读懂责任-LMLPHP

不同于传统的粗放 “学农”或是走马观花式参观体验,交大依托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构建了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番茄种植与果干生产两个系统化的劳动教育模块,形成了从种植到生产加工的全链条劳动体验。

据学校负责人介绍,交大专门在教学实践基地中开辟了“责任田”,学生以班团为单位,在教师与专业工人的指导下,同学们自行规划设计种植方案,并从翻地和改造土壤开始,切身参与到劳动生产的各个环节当中。例如在葡萄与葡萄酒生产这一模块,课程内容包括葡萄与葡萄酒导论讲座、日常养护、果实收获、葡萄酒制作。秋季学校还将举办劳动教育课程成果展,通过打造别具一格的酒瓶、食品包装袋、logo等,形成最终展示产品。学生可将秋后果实送给亲朋好友品尝,分享丰收的喜悦。

今天是2020级本科生李飞宇的“种田初体验”,第一次下地干活,他感觉辛苦而充实。“作为农业与生物学院的一名学生,接受这样的劳动教育,掌握一门宝贵的劳动技能,对我四年的大学生活乃至一生都有非凡的意义。”李飞宇说。

对番茄和葡萄酒感兴趣的他们,走进田头当了一回“泥腿子”!交大130余名学子上特殊一课,在“责任田”中读懂责任-LMLPHP

田间地头的“思政课”开启新农科劳动教育

在同学们正式下地“操练”之前,交大农生学院还特意开设了导论课,分别邀请了宋士任和赵凌侠教授开讲。

“番茄有17个品种,我们现在吃的只是其中一种。”赵凌侠教授从番茄的前世今生讲起,介绍了不同品种番茄的结构、栽培方式、发育过程。“同学们,培育出适合自己国家种植、食用的品种,必须进行种质创新。”赵凌侠表示,曾经这项技术被以色列、日本垄断,我国遭遇番茄的“卡脖子问题, 而后在交大人的努力下,终于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突变体库!

对番茄和葡萄酒感兴趣的他们,走进田头当了一回“泥腿子”!交大130余名学子上特殊一课,在“责任田”中读懂责任-LMLPHP

“大家可别小看农业!每株葡萄种多大,每串葡萄多少颗,做好品控离不开技术手段。” 任课老师宋士任告诉学生,葡萄的生长受到降雨量、温度、湿度、日照等因素的影响,葡萄喜干燥,我国自古就有“葡萄南不过长江”的定论。“我校王世平教授率领团队成功攻克南方葡萄种植瓶颈,这项技术也获得了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席话结束,现场掌声如雷。

从课堂到田头,这种贯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劳动教育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也有助于在艰苦奋斗精神的养成中深刻领悟劳动内涵,是一堂生动的劳动教育“大思政课”。校团委负责人告诉记者,继农生学院劳动教育试点后,未来将结合通识课程、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向全校学生辐射,将劳动教育融入每个专业的教学之中。

图片:袁婧

03-21 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