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红色之城的革命遗迹,叶辛直言:尽可能沉下去,打动更多读者-LMLPHP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作为党的诞生地,“红色之城”上海留下遍布全城的革命遗址,为红色文化书写输送了大量灵感和素材。

“这座城市血脉中流淌着红色基因,文学界要肩负起发掘书写红色印记的使命担当,不仅要追踪寻访遗址,还要梳理清楚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足迹。”日前,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作家叶辛和一批老中青作家共同参与“红色足迹——党的诞生地·上海革命遗址系列故事创作项目”,相继出版第一辑《石库门里的红色秘密》、第二辑《暗夜里的星星之火》,包含多篇上海革命遗址故事。无论是《他从浦东大地走来——记张闻天故居》,还是《慎成里非同寻常》,都是叶辛多次实地考察、专题采访后完成的。

在他看来,红色书写不能满足于对革命先烈及地标的简单介绍,或是流于单一史料的陈列,而是要尽可能沉下去,打动更多读者。“文学让人永葆青春,与时代同行是作家的担当。多年来我感受到时代给予的馈赠,也希望用文字把这些传递给更多读者,让年轻一代珍惜当下的生活。”首届“高桥古镇文学周”在叶辛高桥书房揭幕,为古镇居民带来身边的文学熏陶和文化享受,对此,叶辛深感担子更重了。早在中学时代,他就与同学从黄浦区骑自行车来到浦东高桥古镇,高桥仰贤堂的故事让他至今记忆犹新。历经千年的古镇,传统风土人情与优美古镇景致,镌刻在记忆深处,几十年的发展变化,如今焕发新生。

书写红色之城的革命遗迹,叶辛直言:尽可能沉下去,打动更多读者-LMLPHP

书写红色之城的革命遗迹,叶辛直言:尽可能沉下去,打动更多读者-LMLPHP

“我和上海这座城市相伴了七十年,时时感觉得到上海这座城市脉搏的跳动。我睁大了双眼,观察着上海的一切。有时候,我又在离开上海很远的地方或不很远的地方,隔开一段距离看上海。上海永远在我的心中。只因上海是我的故乡。”徜徉在高桥老街这处开放式新型阅读空间,人们可以看到叶辛文学创作不同阶段、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也能翻阅馆藏其他中外文学名著、工具书等,感知文学的温度和生活的美好。40多年来笔耕不辍,叶辛出版了《蹉跎岁月》《华都》《客过亭》《圆圆魂》《古今海龙屯》《上海传》《上海·恋》等几十部作品,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孽债》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热播后,曾引起全国轰动。

一路与祖国同行,叶辛的个人命运与时代轨迹紧密交织。散文集《我和共和国》、新长篇《五姐妹》无不以普通人的命运折射中国动天撼地的七十年。如何让更多读者感受文学作品里的历史脉动?作家书房开馆以来发挥品牌效应,不断引入作家讲座、创作采风和文学交流,以文学的力量助力古镇文化发展。首届“高桥古镇文学周”集聚文学资源,集中举办“对话叶辛——遇见·守望与超越”等多场文学活动。

书写红色之城的革命遗迹,叶辛直言:尽可能沉下去,打动更多读者-LMLPHP

同期的叶辛文学作品展展出《蹉跎岁月》《三棵树》《万家灯火的遐思》《世上最长的彩带》等一系列作品,点燃年轻人的文学热情;“书香高桥 诗意生活——文学研讨会”“向爱 向美 向远方——文学朗诵活动”邀请文学爱好者朗诵作品,感知祖国发展变化;“向着梦想飞翔——中学生采风活动”组织中学生在高桥的钱慧安纪念馆、叶辛高桥书房、高桥绒绣馆、高桥人家、高桥仰贤堂等文化场馆展开文学采风,让年轻学子了解高桥的历史文化和独特故事,学会用文学的眼光看世界、看生活。

未来,这处书房立足古镇推出各种形式的文化盛宴,高桥古镇文学周将每年举办一届,聚焦不同主题,打造沪上古镇文化品牌,助力文学浸润的古镇为上海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赋能。

图片:出版方

03-24 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