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洲研究院研究员魏敏:中国与北非国家产能合作前景广阔-LMLPHP

3月30日晚,中国非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魏敏与西安外国语大学师生分享了她的《“一带一路”与中国-北非国家产能合作》学术报告,这是“非洲、世界与中非关系”学术周活动的第二场主题报告。

魏敏分别从“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理念、国际产能合作的概念、中国与北非国家产能合作特点和早期收获以及中国与北非国家产能合作的前景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一带一路”与中国-北非国家产能合作的观察与思考。

二十世纪40年代后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美三洲广大地区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走向独立,经济上各自选择不同的道路和方式谋求发展,世界上出现了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展经济学逐步形成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它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发展这一核心问题不懈探索,认识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了比较全面的新发展观。

中国非洲研究院研究员魏敏:中国与北非国家产能合作前景广阔-LMLPHP

中国非洲研究院研究员魏敏:中国与北非国家产能合作前景广阔-LMLPHP

据魏敏介绍,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空前的全球能源与资源危机、全球生态与环境危机、全球气候变化危机的多重挑战,由此引发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伴随着工业化浪潮,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历了四次大的产业转移,总体上呈现出由经济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由最初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变化的趋势。

2001年3月,在我国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走出去”发展战略,同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走出去”政策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产能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与中东国家在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领域的产能合作均取得较快发展。

中国非洲研究院研究员魏敏:中国与北非国家产能合作前景广阔-LMLPHP

魏敏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治理和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中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贡献。经过多年建设,“一带一路”正从设想一步步变为现实,给世界提供了新的国际合作范式,给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当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当新冠疫情重创人类社会,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中国方案的重要意义更为凸显。

“中国同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开展超过2000个合作项目,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累计总额超过7.8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1100亿美元。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并实施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项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为多边经贸合作提供强劲动力。”魏敏通报说,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结出累累硕果,两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释放互利合作积极信号。

“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截至2020年7月底,中欧班列今年累计运送防疫物资497万件、3.9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物流“生命线”,更成为“健康丝绸之路”的主干道。

中国非洲研究院研究员魏敏:中国与北非国家产能合作前景广阔-LMLPHP

魏敏介绍,产能合作,就是把中国的优势产能、关键技术同北非国家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开展合作。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支持北非国家以低成本加快发展、扩大就业,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也有利于北非国家平衡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围绕产能合作,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在当地打开局面,正寻求深入合作,而更多中国企业则正在积极探索合作的方式和空间。同时,北非国家也纷纷以各自特色和优势吸引中国企业落户。

魏敏分析了中国和北非国家国际产能合作的特点和早期收获,从疫情后世界经济生产网络重新布局、第四次工业革命新机遇、服务业是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引擎、通过多元化投资进一步推进北非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民心沟通和文明对话等方面旁征博引,提出了中国把自身发展和全球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中国与北非国家产能合作前景广阔。一个共同发展的世界,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非洲、世界与中非关系”学术周活动,由中国非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与西安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期间共举办10场主题报告和12场专题报告。

文:驻陕记者韩宏 通讯员郝璟华

图:韩宏

03-31 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