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7日,为迎建党百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实施“闭门大修”。

从冬天到春天,依然有不计其数的参观者来到这里,望一眼这栋矗立了一个世纪的二层石库门房子。

从冬天到春天,万众瞩目之下,那个脚手架背后的天地究竟是怎样的?过去四个月,看看新闻Knews记者用镜头记录下了这里发生的一切:没有大功率照明设备、也无法使用现代化吊装,12个小分队 近百名修缮人员四散在各个空间……几个月的时间,清水墙、屋顶瓦、熊猫眼、石条框、木质雕花等,都要在人工打磨下,复原百年前“容貌”。

视频|百年“一大”修房记-LMLPHP

历史建筑的修缮,风貌的呈现,常常存在着矛盾和争议。如何解决争议?就是用实际行动来说话:为了实现专家提出的效果,工人们对墙面上的每块砖格,都进行“拼色处理”。所谓“拼色处理”,就是用笔刷,蘸上由稀释剂和色浆调的混合液,涂抹于每一块砖格上,而后快速用海绵吸收,营造深深浅浅的渐变感。

视频|百年“一大”修房记-LMLPHP

“拼色处理”的实际操作如同搞“艺术创作”,除了考验涂料配比的精确度,一旦蘸抹力度、海绵吸收时机稍有不同,即便同一人做出来,效果也千差万别。按照一平方米100块砖计算,“中共一大会址”的清水外墙差不多由十万块砖构成,而如果“拼色”一块砖需要半分钟的话,那么,差不多需要三名工人24小时不吃不喝不睡,刷上整整两周的时间。完成之前,脚手架都无法拆卸,后续的排管等一系列工程也无法按计划实施。那么,最终呈现的效果会是怎样的呢?一切不到最后,都无法定论。

“与时间赛跑”、又不能放松苛求,“考古式修缮”渗透于改造工程的“一砖一瓦”:用来修复屋顶的三万片同年代、同款式小青瓦,是材料员跑遍长三角、寻寻觅觅三个多月后,最终在川沙海边“淘”来了。而为“中共一大会址”近3000平方米的木质建筑结构涂上“专属红色”的,是一种叫做“广漆”古老工艺,它又称“国漆”,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广漆工艺,是整个修缮改造中耗时最长、最为繁琐的工程。广漆工艺能要让一面面裙板、一间间“客堂” 焕发百年前“活力”。而要完成这个工序,施工人员必须把原先依附在木质结构上的旧有漆彻底脱漆留白、再用石膏、瓦灰、生漆调制成的“腻子”批嵌在木材上,反复打磨至表面光洁,面积大的木板还需加贴一层“夏布”以防开裂……尔后再批嵌、再打磨,这一过程循环往复至少三次,待到表面完全光洁平整,方能涂上底漆和面漆。从里到外,一个“广漆”流程下来,前前后后需要历经12道工序。

视频|百年“一大”修房记-LMLPHP

在脚手架背后,还有不少努力和付出最终没能呈现出来。这些其实都值得被铭记。因为他们都是构成一大会址纪念馆最终能够完美亮相的一部分。3月15日,经过深度清洗的大理石门牌被搬了出来,时隔四个月,重新“披挂”上墙。而再经过两个月的休整布展,这座九千多万党员共同的“精神家园”就将再次打开大门,如百年前那般般神采奕奕,继续为我们讲述“开天辟地”的故事,迎接全新的一百年。

来源:看看新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4-02 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