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情洒“大思政课”,申城大中小学一体化活力迸发-LMLPHP

最早建于土地革命时期的1931年、后在延安不断扩容提升的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培训学校——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简称“红大”),顶峰时期曾开设14门思政课和党史党建课程;华师大宋进教授回忆起2年多前参加“318”全国学校思想理论政治课教师座谈时,习总书记提到这个细节,并指出中学时期“中学革命接班人”一课对自己有很大影响。

思政课有源可溯,有脉可循。

2019年,华东师大一附中有20多位高中生担任了中共四大的志愿讲解员:“东宝兴路石库门弄堂里的英文补习班开班了,楼下一位苏北阿姨边做家务边打量四周动静,有可疑人就悄悄拉响楼梯口按铃,楼上20位党员代表全国994名共产党员在探讨中国革命前途……”学生讲得抑扬顿挫,入情入境。

思政课能唤醒新时代青年的热血,薪火相传。

如何借讲好百年党史的新起点,将“大思政课”提升到更“大”战略格局,具备更“大”学科合力,拥有更“大”资源整合?日前,华东师大举办的“讲好百年党史,上好‘大思政课’”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两周年研讨会上,参与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联人献计献策,揭牌加交流的会场也变得热气腾腾,既带来了对优质大思政课的热切需求,又分享了来自一线的融合式的实践探索和未来设想。

百年党史情洒“大思政课”,申城大中小学一体化活力迸发-LMLPHP

14位专家受聘于“华东师大党史学习教育专家组”

需求之一:党的历史自信的逻辑需求

有历史的需求才有来自生命的不竭动力。

从历史角度而言,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和思政学习。身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华东师大紫江特聘教授宋进强调要从历史角度来解读习总书记所说的“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他指出,从红军大学开始,就曾开设14门思政课和党史党建课程;党和国家领导人往往是党史的执笔者或执教者。周恩来在延安中央党校专门讲授过一门党史课,主题是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而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史在1926年出版,副标题点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及其使命”。毛泽东在延安和几位同志一起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他还专门撰文讲述如何用“古今中外法”来研究党史,他提出在理论加实践基础上还要有历史知识这一点。

“通过党史的学习教育,要体现历史之美。”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所以,学习党史是历史自信的逻辑需求。

百年党史情洒“大思政课”,申城大中小学一体化活力迸发-LMLPHP

 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华东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宋进

需求之二:思政课的学科核心素养的需求

有信仰承继的需求更有来自责任的使命。

学党史要达到的八字目的——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如今已经深入人心。在加盟复兴高级中学才三年的汪玥老师看来,高中的思政课目标是要让学生形成学科的核心素养,即形成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社会参与。初心是要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在她看来,高中思政课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听党史故事,学习党思考与解决问题,从中感悟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易,从而加深对党的热爱,国家的热爱,引导他们坚持“四个自信”,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教师要把讲党史作为落实科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工具,带领学生去探索故事所隐含的寓意深刻的道理。”

思政课的设计包含着科学性,她有着培育学生形成信仰、热爱党和国家的需求。

百年党史情洒“大思政课”,申城大中小学一体化活力迸发-LMLPHP

融合探索之一:大中小一体化的总体设计

04-08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