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去春来,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挺好!-LMLPHP

热干面、汤包、豆皮、面窝……4月的武汉,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长莺飞,人如潮涌。清晨,天气放晴,热闹的粮道街,人们排队“赶早”,找不到位子的,就站着吃完,也别有一番滋味。

一年前的4月8日0时,武汉解封。这一年,对武汉这座千万人口特大城市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为阻断疫情蔓延、为全国抗疫争取了战略主动,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最终,荆楚大地打赢了气吞山河的抗疫大战。

如今,“间隔一米”依然是社交第一准则,这样的的标语在大街小巷依然可见,但武汉人的生活早已恢复常态,繁华江城引擎重燃势更旺。

浴火重生捷报频传,走出一条“V型”重振曲线

轻敲钟锤,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代表——曾侯乙编钟演奏出悠扬动听的乐声。上午10时,《浴火重生——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编钟音乐会》在湖北省博物馆举行,为涅槃重生的武汉祈福。

武汉铭记着这段历史,这座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用一个又一个“武汉速度”,催生着城市的复苏,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去年疫情爆发后,武汉堤角花鸟市场的商家损失惨重、但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租金减免、小额贷款等政策,支撑着商家们一起共渡难关。如今,这里人声鼎沸,植物和花卉品种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登临黄鹤楼,凭栏远眺,桥面车水马龙,江面货船穿行如梭。小长假期间,全市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2029.5万人次,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已由2020年恢复运营之初不足20万乘次,恢复至日均320万乘次。

事非经过不知难。去年一季度,武汉GDP断崖式下跌40.5%。从“暂停”到“重启”,再到全面加快恢复,武汉在一年之内走出一条“V型”重振曲线:2020年全年经济总量达到1.56万亿元,重返全国城市前十;今年1—2月,武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3%。

在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的支持下,武汉依旧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就在昨天举行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21武汉特别峰会上,主办方欣慰地说:“听说要‘回’武汉,企业家都有档期!”

“90后”“00后”们也依旧向往着武汉,去年武汉新留下30.2万大学生。“数据证明,大学生在汉就业创业的信心没有动摇,武汉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没有减弱。”武汉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防疫意识融入生活,筑牢疫情防控救治安全网

从最早遭受疫情重创的城市,到“健康安全的城市”,这座城市里的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平凡面孔,都能成为英雄。

“解封”后,武汉历经十多天,进行了全球史无前例的千万居民核酸检测,这场全员检测,不仅让城市从“物理解封”到“心理解封”,也为世界抗疫提供了“武汉经验”。

常态化防控后,武汉坚持“晴天带伞”“撑伞避雨”“打伞干活”“修伞补强”,坚持“人、物、地”同防。

一套应急指挥与疫情大数据应用系统建立。武汉全面整合913家医院病历、检验检查结果数据、全市5000余家药店、2565所学校、13类重点场所等,建立了60类自动触发点。近1万工作人员在系统的调度下开展业务,做到应急指挥、应急处置、指挥调度,一键达基层。62家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在疫后完成标准化建设,4家平战结合医院建设正如火如荼,都将于今年7月交付。

疫情防控已成为市民的自觉之举。“各接种点都有疫苗,各医院10点开打,请居民们直接持身份证前去。”今天上午,江汉区汉兴街阳光社区残疾人协理员岳良武在群里发布信息。去年,他在社区值守,如今工作重心转换,从3月下旬开始跟同事每天发布疫苗接种的实时信息,短短十多天社区居民疫苗接种率已经达到三分之一。

就在今天,第三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在武汉举行,全球大健康领域最前沿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亮相。疫情催生武汉大健康产业快速崛起,推动大健康产业迈向万亿级。

如今,首批“武汉产”新冠疫苗正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相关生产车间年产能为1亿剂。记者从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扩产能项目配套工程现场了解到,待扩产能项目全部建成之后,汉产新冠灭活疫苗的年产能将再增加10亿剂。

04-0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