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出现的课外培训机构已经背离了中小学教育的初衷,揠苗助长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的社会影响及给学生家长带来的苦恼也实在令人担忧。”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的提案之一,聚焦中小学教育。
他认为,如今中小学生“校内放羊、校外厮杀”的现象较为普遍,剥夺了孩子的课余时间,“公式化的死记硬背和拖拽式的超前教育使孩子们从小成了刷题机器”。
从前几年开始,陈众议就一直关注并呼吁提高全民阅读水平,他认为,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以及生命哲学的观念来看,人生的第一诉求是为了身体的物质,这其中首先是吃饱吃好;第二诉求是精神的愉悦和志趣的高洁,而要实现这一点,“其中顶顶重要的无疑是阅读”。
“我想近年出现的人均阅读数据的增长固然缓慢且包括大量实用性读物,但终究是一件可喜之事。”虽然全民阅读状况有向好的趋向,但陈众议认为,要使阅读成为全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的情况仅仅是万里长征迈出了一小步,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必须寄希望于下一代、下下代。
在众多形式的“阅读”中,陈众议尤其强调文学阅读。他认为,较之于影视和图像艺术,语言文学具有天然的张力。“《红楼梦》原著人物赋予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但一旦被影视或图像演绎,也便只能是‘陈晓旭’‘张晓旭’”,他说,文学也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佳介质,没有之一。
“归根结底,阅读是一种社会风尚,更是一种习惯,必须从小培养。”陈众议认为,推动全民阅读的基础与教育紧密联系,孩子们的时间本来已经被课外培训占去大半,加之手机、电脑、电视、网络游戏等又占据了所剩无几的课余时间,很多孩子甚至对文学作品都意兴阑珊了,遑论其他。“只有牢牢抓住教育改革这个‘牛鼻子’,全民阅读才能加快实现,国民素质才能有效擢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