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石库门红色秘密,叶辛书写上海革命地标背后的故事-LMLPHP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党的诞生地,“红色之城”上海留下遍布全城的革命遗址,为红色文化书写输送了大量灵感和素材。从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的故居,光荣之城的红色建筑背后有着怎样的动人故事?

“城市血脉中流淌着红色基因,文学界要肩负起发掘书写红色印记的使命担当,不仅要追踪寻访遗址,还要梳理清楚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足迹。书写上海红色故事时,上海作家是不能缺席的,老中青三代作家都要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和一批作家共同参与“红色足迹——党的诞生地·上海革命遗址系列故事创作项目”,相继出版第一辑《石库门里的红色秘密》、第二辑《暗夜里的星星之火》。刚刚过去的周末,福州路上海书城“上海·故事”系列读书会之“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主题分享现场,叶辛谈到,红色书写不能满足于对革命先烈及地标的简单介绍,或是流于单一史料的陈列,而是要尽可能沉下去,融合历史与现实,倾注感动与情怀,以生动感人的红色故事打动更多读者。

比如,书中收入的《他从浦东大地走来——记张闻天故居》《慎成里非同寻常》《高桥烈士陵园纪》等故事,都是叶辛多次实地考察、专题采访后完成的。从小住在永嘉路,叶辛对马路对面的慎成里弄堂记忆尤新。慎成里是旧时西爱咸斯路(现永嘉路)上最大一条石库门里弄,建了88幢三层楼房子,采用砖木色彩取红白相间,别具一格。1937年党中央决定在上海重建中共江苏省委,并恢复和重建上海地下党组织。中共指示,地下工作要善于积蓄力量,要善于做群众工作,将党的工作隐蔽在群众里。

“石库门房子的老居民都知道,弄堂里有无数支路和小弄堂。慎成里这条弄堂四通八达,总弄口在永嘉路,西面出口在襄阳南路,东面出口在嘉善路,进出十分方便。再往东走,陕西南路上,有当年热闹非凡的跑狗场,再往北走,是有名的回力球场。走进总弄堂还有支弄堂,足足有十多条弄堂,有三个大出口。除了三个大出口以外,还有一些人们极易忽视的小出口。家家户户形成上海的弄堂氛围,省委放在这里十分方便,便于进行隐蔽的地下工作,为抗战做出了积极贡献。”叶辛感慨,这个梧桐遮掩下的老式石库门居住区内,地下党一旦遇到险情,被敌人搜捕或被特务跟踪,“家”里的人有多种逃生路径,只要混进热闹的人群,人身安全基本就能确保。由于交通便利、隐蔽性强等原因,历史上还有不少革命机构和爱国人士在此进行革命活动。

“此外,慎成里在永嘉路有沿街店面,书店、杂货店、文具店等,店门后面都有后门,还有亭子间顶上的阳台,三楼和假四层屋顶的老虎天窗,都可以用于发生危险时脱身。”叶辛认为,从一处处红色地标入手,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真实生动的书写才有助于红色文化的传播与普及。

打捞石库门红色秘密,叶辛书写上海革命地标背后的故事-LMLPHP

谈到高桥烈士陵园,叶辛抛出一个问题:很多城市的烈士陵园都是在市里,为什么这座烈士陵园在上海远郊?“解放上海,炮火连天的战斗,都是在郊区打的,基本上在城市外围就结束了。当时浦东高桥就是一个战场,1900多位战士牺牲于此。那为什么解放上海的战斗要在城市外围举行呢?这是当时陈毅给部队下了‘瓷器店里捉老鼠’的死命令。目的就是要保护好上海这座城市,尽量减少城市居民的损失。“叶辛谈到,1954年上海市政府兴建了高桥烈士陵园,为了纪念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牺牲在浦东地区的解放军。纪念广场上,13米高的纪念碑威严挺拔,上有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题词:“为解放上海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

除了高桥烈士陵园,叶辛还提到龙华烈士陵园。由老革命家萧三主编的《革命烈士诗抄》中收录了写于龙华监狱的一首诗,作者并不是无名烈士,而是一名叫张恺帆的革命志士,诗云:“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该书1959时面世,一经出版便引起了热烈反响。

本报记者:许旸 实习生 江玉娇

图片:出版方

04-12 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