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新青年》杂志封面、“七大”党章、各个年代及不同文字版本《共产党宣言》、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临时党员证、保存完好的党费收据、保存了76年的军毯……今天是4·23世界读书日,走进上海书城福州路店,市民文化客厅第19期特别活动——“寻找红色记忆、传承百年荣光”暨“百份红色记忆展”开幕仪式,展出了100份红色记忆,吸引了许多市民驻足。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自今年3月起,新民晚报与新华传媒联合发起“寻找100份红色记忆”主题征集活动,将散落民间的历史记忆重新拾起,在读者中引发热烈反响。新华传媒旗下全市近70家新华书店、上海书城共同征集,已收录百余份来自社会各界的珍贵记忆,其中包含了36份实物展品和64份以图文形式参展的红色记忆。
这些展品无不传递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心中的信仰,见证了父辈们不惧炮火、冲锋陷阵立下的赫赫战功。一条已经消失的上海小弄堂“赵巷”,曾经聚集一批爱国志士成为了当年一个隐蔽的红色据点;一份血染的结婚证书,背后是不畏艰难危险追求真理、志同道合为党的事业双双献身的传奇爱情故事;一张《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布告》,仿佛重现了上海解放的历史瞬间……
展览分为四大板块。“信仰之灯”板块用一页页泛黄的纸张展现了坚定的信仰和无悔的追求,珍贵的藏书背后是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峥嵘岁月”板块呈现了老一辈革命者在血与火的斗争中留下的难忘印记;“百年风华”板块从百年来家国的沧桑巨变,折射中华民族历久弥坚的初心;“书写传奇”板块则见证了中华大地的日新月异,中国人民同心追梦,不断创造和书写新的传奇。
开幕仪式上,六份珍贵的实物展品作为代表被灯光点亮。刻满了历史痕迹的书页与令人耳目一新的科技产品“同框”,过去和未来在此刻连接,传递出几代中国人不变的信仰。“红色记忆”的提供者和发现者亲临现场,讲述珍藏的“红色记忆”。
上海大学马院副教授、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缄,带读者走进新老渔阳里,详细了解“建党伟业”的来龙去脉;赵巷后人赵景国、“七大”党章收藏者马蒋荣、革命先辈后人石坚、“红色特工”田云樵的儿子田海涛,以及浦东陆家嘴开发亲历者们,讲述自己跟随历史脉络、追寻党的足迹的经历。
回顾百年来风起云涌,回望共产党人的初心和精神,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王公龙分享著作《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揭示出《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和当代生命力。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底,精选图文部分还将在上海书城长宁店、东方书城、上海书城五角场店、新华书店徐汇日月光店以及新华书店莘庄店同步展出,市民游客可就近选择场地进行参观。
图片来源: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