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健康生活新风尚”25条发布,你做到几条?-LMLPHP

上海,这座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健康城市工作样板”的城市,在健康中国行动中,如何引领健康风尚?今天(5月6日),“上海市民健康生活新风尚”推选结果(25条)正式发布。这是上海首次、全国率先开展的健康生活新风尚推选,凝练朗朗上口的“健康金句”,形成具有引导意义的健康生活启示录。

本次推选由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联合主办,推送活动历时两个月,自3月16日正式启动后,通过“上海发布”、健康云、“健康上海12320”等平台发布32条内容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综合专家评选和市民推选的意见,最终形成25条颇具上海特色的“上海市民健康生活新风尚”。

此次推出的健康生活新风尚有三大亮点:

首先,“接地气”,倡导的健康风尚更贴近上海市民的实际情况,更注重倡导内容能落到日常行动上,人人行动、人人参与、人人受益,让每个人成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其次,“领潮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健康的四大基石,本次推选内容除了这四个方面,更涵盖当下生活的热点问题,如作息不规律、过度使用手机等现象,使倡导的内容与社会发展同频。

第三,“有腔调”,“健康生活新风尚”表达力求新颖时尚,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与推广。

下一步,本市将就健康生活新风尚内容开展系列健康科普,并将逐步形成长期、稳定的年度健康风尚推选,引导人们争做健康风尚的实践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创造高品质健康生活,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夯实健康之基,打造健康风尚之城。

“上海市民健康生活新风尚”

1. 少喝含糖饮料,拒绝甜蜜诱惑

2. 清淡饮食,感受食物原味

3. 精致生活,需要粗粮搭配

4. 少保健药丸,多天然食材

5. 请吃饭不如请出汗

6. 存钱更要存肌肉,秀啥不如秀健康

7. 出门多走路,锻炼观景两不误

8. 再好的护眼灯也赶不上户外活动

9. 少酒精摄入,多健康茶饮

10. 电子烟也是烟,不把危害当时髦

11. 不吸游烟,勿做行走的污染源

12. 让心理平衡,与自己和解

13. 亲子多交流,成长少烦忧

14. 一日三餐要定时,规律作息不熬夜

15. 让手机早点休息,让自己睡个好觉

16. 爱牙护齿,健康投资

17. 出门随身备口罩,公共场所及时戴

18. 七步洗手,健康潮流

19. 像关心存款数一样关心自己的血压血糖值

20. 定期体检,预见未来

21. 接种疫苗,给健康人生投保

22. 社交一米,爱你的距离

23. 公筷公勺,健康“食”尚

24. 养宠守规矩,人宠共健康

25. 无偿献血,举手之劳成就大爱

【专家问答】

问:此次投票推选中第一条“少喝含糖饮料,拒绝甜蜜诱惑”得到市民高票赞同,能否对此解读一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慧:当时新风尚提出这一条,并被市民普遍选中,确实体现了现在生活中营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年轻人很喜欢喝奶茶,甚至拿奶茶续命,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大多数奶茶中含有糖,吃甜食会刺激人体分泌一种叫做多巴胺的激素,这种激素让人感到快乐,加上奶茶中还含有咖啡因,所以喝奶茶容易上瘾。

同时,我们也关注糖摄入量的问题。糖摄入过多,容易长胖,还会导致“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皮肤长痘、心脏病等。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的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所以,我们在购买甜食或者甜饮料的时候,要关注营养标签。

可能有些市民会问,包装上显示“0糖”的就没有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食品中的两种“隐形糖”暗藏健康大隐患。一种“隐形糖”是吃起来并不甜、却是隐匿的添加糖,例如薯片、虾条等膨化食品,以及速溶咖啡、芝麻糊等调制饮品;又如市面上有一些无糖奶茶是用奶精调配的,奶精本身就糖分很高,具体而言,500ml的一杯用奶精调配的奶茶就含25g糖,相当于5块方糖的量;另外,奶茶中的小料如珍珠、椰果、布丁、奶盖等也含有大量糖。另一种“隐形糖”是吃起来有甜味、但配料表中没有蔗糖,比如口香糖中的天然甜味剂木糖醇、无糖可乐中的人工合成甜味剂(阿斯巴甜等)。有研究表明,即使没有摄入蔗糖,大量摄入人工合成甜味剂,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有关。

因此,市民购买食品时,既要学会看营养标签,也要注意看配料表,不要吃那些含较多蔗糖以及人工合成甜味剂的饮料,也要少吃膨化食品、烘焙食品。

问:有不少市民认为“让手机早点休息,让自己睡个好觉”这句很幽默,当下人人手机不离身,仿佛成为身体的另一“器官”,对此,医学专家怎么看?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崔松: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科技发展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可任何事情一旦过度、甚至成瘾,终究不是好事,对手机的依赖也是如此。“让手机早点休息,让自己睡个好觉”主要是针对现在很多人熬夜刷手机、睡眠时间不够的提示。

熬夜的危害非常多,心脏、皮肤、内分泌等身体系统都会有影响。

心脏方面,如果身体健康但长期睡眠不足,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未来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非常大,如果本身就有心血管方面的基础疾病,长期熬夜有“猝死”的风险。

皮肤方面,研究表明,胶原蛋白的合成、分泌和降解,都依赖于昼夜节律。破坏昼夜节律会让胶原蛋白纤维堆积,结构紊乱,弹性和强度大大下降。换句话说,熬夜极易加速皮肤衰老。此外,熬夜还会引起内分泌失调,进一步引起人体一系列问题。

虽然大家可能都知道熬夜刷手机不好,但一时半会完全戒掉可能有点困难,为了让大家早点休息,我给大家提供两个小提示供参考。

第一,建立“床就是睡觉的地方”的意识。如果30分钟还没有睡着,请你离开床去做点其他的事,有睡意了再上床,还睡不着再下床,等有睡意了再上床,建立“床是睡觉的地方”的意识,不能睡不着了就躺床上玩会儿手机,这会建立一个错误的条件反射——床是玩儿的地方。不要在床上做跟睡觉无关的任何事,逐渐将床与睡觉建立良好联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第二,把手机尽量放在远离床的地方。睡觉时,我们需要大脑皮层的抑制,而手机里的视频、游戏等可以让人体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的感觉,同时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因此会延长入睡时间并影响睡眠质量。

问:关于运动的倡导在此次推选中也受市民关注,比如“请吃饭不如请出汗”“存钱更要存肌肉,秀啥不如秀健康”,能否对此谈谈看法?

上海市总工会职工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朱娴:请吃饭不如请出汗,这句话的背景是结合当下饭局作为应酬的主要方式之一,过多饭局带来的能量摄入过多不利于健康。作为健康生活新风尚,我们倡导更健康有益的社交方式,请人一起运动、一起出汗这种方式就比较新颖。在一起运动中,既能达到社交目的,互动增进感情,也能对彼此的身体有益,而且还会形成积极氛围,一起运动有时候会比独自运动更能坚持,所以倡导“请吃饭不如请出汗”。

在此也提醒,有一句俗语叫“千金难买老来瘦”,用现代科学来看,这句话是有失偏颇的。对于老年人来说,不能盲目追求瘦,要关注肌肉、骨骼对人体的作用,这对老年人防跌倒尤其重要。

骨骼需要肌肉和关节周围的韧带固定、带动,因此锻炼肌肉能对关节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各种骨关节伤痛;同时,锻炼肌肉能增加年轻人的骨密度,使中老年人延缓骨质丢失,预防骨质疏松。此外,肌肉越发达肌肉收缩越有力,锻炼肌肉有助于静脉血液回流,促进血液循环。由于肌肉需要在锻炼、运动中形成,所以“存肌肉”从某种角度上是运动的另一个说法。对于现代人来说,适度运动能够提高新陈代谢、淘汰不良细胞,留下更加强壮的细胞,从而使得身体的机能达到一种新的平衡,更好适应工作和生活。

很多人生活节奏比较快,可能会忽视运动,请大家了解:运动不一定就是高强度、长时间,每天利用15-20分钟碎片化的时间,桌面俯卧撑、座椅深蹲、单腿平衡练习,哪怕是做做伸展,有意识地多走几步路,坚持下来都是非常好的,会对健康有好处。

我们除了关注体重,也要关注体脂率。体重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体脂率。同等重量的脂肪和肌肉,脂肪的体积要远远比肌肉大得多,有的人看着瘦但体重并不少,说明体脂率比较低,而体脂率大的人就显得比较胖。所以,体重相同的情况下,肌肉含量高的人看起来比较苗条。“减重”与“减肥”不同,减肥不是要减肌肉,相反,还需要运动锻炼使肌肉维持在一定水平。

图源:受访者供图

05-06 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