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正在举行的首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上,上海建科集团展示在城市运行风险管理、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企业生产制造安全管理等领域的科技成果和项目示范。

“为什么造房子的企业,要来参加消防和救援相关的应急展?”面对不少观众的提问,上海建科集团总工程师徐强向记者表示,其实,上海建科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单一的房屋建筑领域的科研机构转型升级为具有全专业、全领域、全生命期和全产业链四大特征的城市建设发展服务商。

作为超大城市,上海人口多、流量大、功能密,具有复杂巨系统的特征,城市建设、发展、运行、治理各方面情形交织、错综复杂,必须充分运用数字化方式探索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新路子,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今年年初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指出,把牢人民城市的生命体征,打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超大城市“数治”新范式。其中,深化“一网统管”建设,聚焦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规划建设、城市网格化管理、交通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实现态势全面感知、风险监测预警、趋势智能研判、资源统筹调度、行动人机协同。

把牢人民城市生命体征,上海建科助力城市应急体系数字化转型-LMLPHP

在这方面,上海建科提早布局,下出了数字化转型的“先手棋”。

徐强举例说,近几年,随着上海大量既有建筑外保温系统、幕墙系统的使用年限接近更新期,建筑外立面脱落成为城市运行风险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上海建科应用无人机、激光扫描、红外线成像和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数字化新技术,结合传统的检测与评估手段,对既有建筑外立面的安全状况开展诊断。

又例如,针对路面局部塌陷的突发事件,上海建科下属交通所围绕事故发生路段,采用自动弯沉车、地震波映像法等先进设备,对包括道路弯沉、地下路基松散位置、路面沉降等数据进行监测,同时还增加了事故区域地下管道状态的检查,及时提出修复建议。

而要实现风险监测预警,也离不开数字技术助力。

徐强介绍,上海的地铁线路越来越多,对运营隧道进行监测的任务也会随之加重。上海建科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三维激光移动扫描系统,采取快速移动扫描和数据智能计算方式,在使用上具有轻便、高效、可靠、经济等优点,最终可输出盾构隧道径向收敛值、隧道表观损伤、管片转角和错台、全断面变形等成果,为评估隧道结构健康状况提供数据支撑。

“数字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是城市应急体系建设的导向。”徐强说,伴随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大量建筑、设施和环境的状态数据的采集可以实现,应该重点关注这些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和问题诊断,从而切实把握城市中风险源的出现和转化。同时,应当鼓励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培养一批具有复合型技能的城市应急救援管理团队,能够综合应用多种知识、多种资源对公共安全事件做及时、准确的响应和处置。

此外,还应持续加强对装备的研发和应用,通过自主创新和实践,形成适应复杂大型城市、繁忙街道、老旧小区等多种场景下的应急救援和处置装备和工具,让应急更加高效,共同守护人民的城市。

上海建科还与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共同主编《上海城市运行安全发展报告》,通过分析城市重点领域和行业安全上面临的挑战,评价城市运行安全现状和短板,把握城市运行安全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提出应对思路和建议。

05-08 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