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19日)是第十二个世界炎症性肠病疾病日,在上海举行的 2021“健康生活行”第一站——关注健康新“肠”态疾病科普活动上,医学专家谈到,炎症性肠病作为肠道疾病的一种,近年来呈年轻化趋势,且存在不少漏诊的情况,很多人不识这种病。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近年来,我国IB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预计到2025年患者将达150万人。IBD具有不可治愈、终身复发性及可致残性等特点,患者需长期用药和定期复诊。然而,由于大众对IBD的认知度较低,患者疾病早期出现的持续腹泻、腹痛、发热、便血等症状常被忽视,从而延误就诊,直接影响疾病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葛文松教授表示:“消化系统对于人体健康十分重要,亟需加强重视。炎症性肠病作为肠道疾病的一种,近年来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明显、漏诊误诊率高的特点。通过持续的疾病知识普及,我们希望大众能进一步了解IBD这种疾病,助力加强炎症性肠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延缓疾病进展,减少住院、手术和致残的风险,以实现长期临床缓解和粘膜愈合的治疗目标。”

除坚持正确的长期治疗方案,IBD患者的饮食健康也是日常护理中值得关注的部分。由于进食减少、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功能降低、营养物质消耗增加及治疗药物对代谢的影响,IBD患者的营养不良问题高发。2017年我国IBD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5%。研究表明,多数IBD患者因肠道易感,在日常饮食会避免吃某些特定食物,由此引起饮食观念及习惯的改变将影响患者的社会生活,并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

参与活动的两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克罗恩病的患者代表分享了各自的抗病经历,表达了对健康、多样及营养饮食的渴望。活动现场,一场创意厨艺挑战赛启发患者如何制作营养和美味兼顾的创意美食。

专家提醒,改变饮食、选择正确食材和烹饪方式有助于减轻症状,帮助患者保持良好营养状态。饮食提示如下:

1、无论是处在疾病活动期还是缓解期的患者都需要谨慎选择食物,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患者及其家人需关注如何通过饮食使患者身体达到最佳状态,有效减轻疾病症状。

2、许多IBD患者在疾病缓解期可以在避免诱发型食物、食物不耐受和高纤维食物等IBD禁忌菜单的情况下,尽量丰富饮食和烹饪的选择,提高饮食幸福度。

3、针对不同疾病进程的患者,专家提出了不同的食材及烹制建议:

活动期:食用无刺激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小米粥、面条汤、馄饨等;

缓解期:可食用易消化、少纤维素、质软、高热量的饮食,烹调方式以蒸、煮、焖、炖为主,做到少油、适量盐;

病情严重:需严格禁食,并给予静脉营养液进行补充。

4、在医疗专业人士的建议下,患者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弥补不足或预防摄入不足。

5、烟草和酒精会引起疾病活动或复发,带来负面健康影响,患者需戒烟戒酒。

6、对摄入足够热量和营养成分困难的患者,需考虑营养支持方案,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冯一教授表示:“IBD患者都需要谨慎选择食物,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更加需要根据患者病况、治疗阶段等因素为他们搭配适合的食材。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帮助IBD患者根据专业营养学知识,选择正确、健康的食物与合适的烹饪方式,同时避免加重或诱发症状的食物,丰富患者饮食选择,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帮助患者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办,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指导,并由武田中国提供支持。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表示,武田在消化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未来还将持续关注患者实际需求,加速引进创新药物,并助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断践行科学创新的决心及造福患者的承诺。

图源:受访者供图

05-19 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