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颤患者约超1000万,超过一半患者竟没听说过房颤……-LMLPHP

适逢第八个中国房颤日,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携手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启动“消融阴霾,重获‘心’生”公益健康教育项目,旨在提升公众尤其是房颤患者和高风险人群对这一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认知水平。

该项目将通过联合主办大型房颤疾病教育主题论坛、开展全国心血管领域权威专家媒体系列对话、病患故事视频展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搭建房颤防治宣传平台、促进医学行业共识和卫生政策对话,助推“健康中国2030”战略早日实现。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以快速、无序的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心脑血管疾病是中国居民死因构成的首位,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主因之一。房颤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75-84岁患病率达12%,目前中国房颤患者超过1000万。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中国房颤病患数量或将快速增长,加之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将加大现有医疗资源压力,为公共健康和医疗资源带来众多挑战。若因贻误治疗而发生卒中,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医疗费用则更为可观。根据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测算,房颤导致脑卒中的治疗成本每年高达49亿元。

与高发病率、高致命风险相对的,是大众乃至专业人士对房颤的低认知度,从而造成疾病规范治疗率也较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马长生教授在项目启动论坛上表示:“我国房颤患者的知晓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有超过一半的患者从来没有听说过房颤,更不知其危害,这为房颤的诊治与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健康中国2030’规划提出对心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尤其是脑卒中的全面防治和综合管理。我们应着力大幅提升公众疾病认知水平,不断加强早诊早治的观念,减轻疾病负担,让人民的健康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关口前移、早诊早治、及时干预实现对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脑卒中的全面防治和综合管理。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房颤质控副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心律失常一病区主任姚焰教授表示,对多数伴有症状的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被作为房颤首选治疗方式,“得益于医疗技术创新,导管射频消融术逐渐成为房颤治疗的一线技术,通过这种治疗方法,阵发性房颤成功率可达90%,进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最新的研究表明,采用最新技术的持续性房颤消融成功率也可达到80%。与药物治疗相比,导管消融术是一种性价比高的治疗手段,长远看有利于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

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樊燕荣表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形势依旧严峻,提高公众房颤疾病正确认知迫在眉睫。我们期待与行业领导者一起形成合力,加强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房颤的防治教育,通过实现最大的社会影响力,为提升中国民众总体健康水平贡献力量。“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创新产品和手术解决方案加速引入中国。强生医疗心血管及专业解决方案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曦博士称,创新将在推动医疗行业转型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强生医疗以创新为驱动,加速推动前沿科技成果转化。

作为打造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强生于2019年底宣布建立“强生博鳌创新链”,依托 “国九条”政策,强生医疗已将几款几乎与美国市场同步上市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心电生理手术产品试行落地博鳌乐城医疗先行区,让中国百姓不出国门就享受到和美国同步的医疗技术。

06-12 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