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宣工具“美国之音”台长阿曼达·贝内特(Amanda Bennett)和副台长桑德拉·菅原(Sandra Sugawara)于15日双双提出辞职,并暗示在与总统特朗普钦点已久,参议院最近刚刚通过提名的监管人迈克尔·帕克(Michael Pack)的“博弈”中出局。值得注意的是,帕克曾是疯狂反华的前“白宫师爷”史蒂夫·班农的好友。
据《华盛顿邮报》16日报道,在两人于辞职当天发予员工的一份备忘录中如是写道,“是我们离开的时候了。”随又补充道,“参议院批准了新任CEO,他有权用他自己的领导层替代我们。”
今年4月以来,一度以抹黑中国昭著的“美国之音”接连受到白宫和总统特朗普的指责,称其拿美国纳税人的钱却没有“讲好美国故事”,反而帮中国、伊朗“宣传”,特朗普更是以“报道令人作呕”怒斥。
为此,特朗普提名帕克为监管“美国之音”以及其他纳税人资助机构的部门——美国全球媒体总署(USAGM)负责人。
在接连收到当局对其“站位”以及导向的质疑后,“美国之音”一一列出其在疫情期间“抹黑中国”的报道及链接回应,但其后还是被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封杀”。CDC在一份内部文件中援引白宫指责“美国之音”替中国“宣传”的推文,指示CDC媒体部门拒绝“任何与‘美国之音’有关人士”的采访请求,贝内特14日发表声明指出,对此感到震惊。
“空降”的监管人迈克尔·帕克
对于“空降”的帕克,贝内特和菅原在辞职信中写得颇耐人寻味。
据“美国之音”报道,两人对员工表示“帕克接管‘美国之音’以及其他美国政府媒体不会对你们有任何改变,你们的热情、使命以及诚实都不会改变。”
“帕克在国会前发誓将保证‘美国之音’的独立性,尊重并以‘美国之音’的‘防火墙’为荣,这两者在全世界对我们信任有加的受众心目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据悉,所谓“防火墙”是指将“美国之音”等价值观传播定位的媒体隔离在美国本土之外。根据《史密斯-蒙特法案》(即《美国信息与教育交流法案》)第501款,明确禁止“美国之音”等国有媒体对美国国内广播,禁令至今有效。根据这条法律,“美国之音”这样的对外宣传节目不得在美国境内播出,否则就是违法行为。这也使得绝大多数美国人没有机会收听到“美国之音”。
就连这样一家媒体,在新冠疫情期间也对中国的抗疫工作进行了一些客观报道。“美国之音”曾在报道中表示,武汉“封城”是个成功的模式,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效仿。此外,“美国之音”还曾制作图表,将中美两国的疫情数据进行对比。
或许正是这些业已“零星”的客观报道刺激到了当局的神经。
分析指出,正副台长的离任正值特朗普政府试图对“美国之音”的报道内容和方式施以更强控制之际,因此贝内特和菅原在辞职信中对“空降者”帕克的描述颇有反讽之意。
电影制作人帕克曾是美国极右翼民粹分子班农的好友。班农对利用媒体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极端言论“驾轻就熟”;新冠疫情期间,“实验室泄漏”、“中国负责论”、“赔偿论”皆经其鼓吹。
帕克两年前就开始承担“美国之音”的工作,但参议院的民主党因担心其号称非盈利的电影制作公司或存在假公济私的问题,迟迟不通过对帕克的提名,但终究架不住特朗普对他的大力推荐以及对“美国之音”日盛的怒火。不过,《华盛顿邮报》报道,直至本月初帕克获任,他的公司还在接受调查。
吊诡的是,尽管深谙“美国之音”作为冷战利器的底色,以及价值观传播的定位,贝内特仍如是描述她理解中“美国之音”的报道宗旨,“我们向全球没有渠道获得具备事实性、真实性以及可靠性信息的人们输出《第一修正案》规定的内容。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涵盖47种语言,逾60国,总计约2.8亿的受众中,超过80%的人认为我们的工作是可信的。”据悉,成立于1942年的“美国之音”拥有1100名记者,每年能得到政府2500万美元预算。虽然由国会扶持资金,但其官方宣称报道独立于美国政府。
对“独立于美国政府”有所落实,或许是源于贝内特经久的个人新闻素养。
作为记者,贝内特于1987年在《华尔街日报》刊发的一篇报道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作为编辑,她领衔策划的关于移民及规划局的调查报道再获普利策。她的丈夫曾是美国《华盛顿邮报》的首席执行官唐纳德·格雷厄姆(Donald Graham)。
副台长菅原曾在《华盛顿邮报》担任记者和编辑。两人于2016年开始在“美国之音”工作,重塑该机构的报道运作和技术。
或受贝内特的“重塑”影响,此前被CDC“封杀”的特约记者萨斯特伦发推抱怨,CDC、白宫或其他地方没人指出她的疫情报道中存在事实错误,就把她拉到采访“黑名单”中,此举十分令人失望。
显然,在当局眼里贝内特和菅原的“重塑”过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