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纪录片与松鼠Ai结缘,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杨澜这样看待AI教育-LMLPHP

2015年,当松鼠Ai 1对1率先提出人工智能教育的时候,所有投资人都问了一句话:家长能同意让人工智能教孩子吗?

五年后,一位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型”父亲、一位着力于采访人工智能前沿成果的“专家型”母亲,在舞台上聊起孩子的话题,滔滔不绝。“父亲”角色是松鼠Ai 1对1创始人栗浩洋,“母亲”角色是资深媒体人杨澜,此前,两人因《杨澜访谈录》之《探寻人工智能》结缘,现杨澜已成为松鼠Ai代言人兼股东。这场独特的“洋澜对话”,最大程度地还原了人工智能时代下家长的期待与愿景,也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结合带来启示。

代替部分教书的职能,让老师更好施展育人的职能

杨澜从2015年开始关注人工智能,2016年和2018年带领团队走访全球6个国家,采访30多个实验室,近200位科学家和各个方面的学者,浓缩成一部18集的《探寻人工智能》的纪录片。在采访过程当中,她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力量,在大数据、算法、算力的推动之下,现在到菜市场买菜的大爷、大妈都知道,世界上有样东西叫人工智能,人手一个的手机上就充满人工智能的赋能。

“在做人工智能纪录片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人工智能会替代我们做什么,又有什么事情是不能替代的?”在对话中,杨澜向教育抛出了问题。

在栗浩洋看来,教育包含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当代教育的形式是老师为主学生为辅,围绕老师主动输出、学生被动接受来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教育的整体形式是传授,老师输出的内容是固定的,对于老师的考核就是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的平均分。同样的老师,同样的主题,同样的台词,这就是教育的标准过程。

因纪录片与松鼠Ai结缘,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杨澜这样看待AI教育-LMLPHP

而在人工智能时代,老师的角色从“拉着50个孩子跑”的黄包车夫,变成了一个飞机驾驶员,他只需要看着各种仪表板就行了,每个孩子学什么知识点、是否掌握、是否走神,都能了如指掌。在“飞机驾驶员”的状态,老师的另一层职能“育人”,就可以得到有效地施展,它包括兴趣沟通以及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这些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站在母亲的角度,杨澜则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替代家长做出一些重复性、专业性的工作之后,人类父母就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育人方面,“家长可以培养孩子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引导孩子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以社会经验给孩子更好的梳理和支持,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暂时不能代替的。”

利用AI技术,让孩子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用四分之一的时间取得三倍的学习效果,同时把他的精力和智慧用在更多发散性、想象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上。见证了深度学习魔力的孩子,也会开启挑战式学习之旅。

拆解创新细微能力,用人工智能为抽象概念“抽丝剥茧”

作为一家着重研发的人工智能企业,面向未来进击是创始人的天性。在“洋澜对话”中,栗浩洋还提到了面向未来5年10年的研发。

“如果这个孩子创新思维能力强,我们如何培养,其实非常难,因为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栗浩洋坦言,松鼠Ai正在考虑把“创新思维”拆解成20多种能力,首先在实验中观察是否在拆解之后能培养某个特定能力,包括发散性思考能力、建模能力、批判能力等等,并且把这几个能力分拆之后再通过机器进行训练。

“在所有的学习能力中,创造能力是最难培养的,但真正的好老师能够给予学生激发性的问题和启示,我们跟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在沟通,他们认为这个方向或许走得通。”栗浩洋坦言,我们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先搜集几百万个人类已知的有激发意义的问题,然后听听孩子千人千面的答案,在各种回答中不断深入,激发潜能。

杨澜表示,栗浩洋创造的“超纳米级知识点拆分体系”,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强化自己的薄弱环节,将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用技术解锁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据悉,松鼠Ai智适应给了孩子一个全知全能、见微知著又有无穷算力的AI老师,理解每一个孩子的特性,给出最适合的教学内容和练习难度,让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时间去突破自己的认知阈值。

公开资料显示,松鼠Ai的科研团队阵容豪华,既有机器学习教父、CMU 前计算机学院院长Tom Mitchell教授担任首席AI科学家,也有CMU计算机及心理学系Ken Koedinger教授坐镇只指导。目前,松鼠Ai在全球有35篇论文、Workshop,还有期刊论文,这个数字在全球所有AI教育公司里面排名第一。

因纪录片与松鼠Ai结缘,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杨澜这样看待AI教育-LMLPHP

杨澜认为,松鼠Ai是站在全球AI教育第一梯队的企业,不仅能把国际上最优质的AI成果算法、顶级的科学家吸纳进来,又有中国海量的数据支撑及市场支撑,加上越来越多愿意去拥抱新科技潮流的父母和老师们的支持,未来一定会出现指数型成长。

降低教育成本推动普惠教育,承诺10%的学生可免费

来自麦肯锡的一份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疫情虽然造成的短期冲击非常强,但线上教育、远程办公、经济数字化转型已经是不可逆的潮流,这次疫情让整个趋势都已经提速了。杨澜认为,未来线上教育的模式,是人们必须要去适应的一种常态。但是,线上也不能够完全替代线下,因为人和人当面的沟通,情感的共鸣其实是机器很难取代的,而且社交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诉求,未来一定是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教育的趋势。

因纪录片与松鼠Ai结缘,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杨澜这样看待AI教育-LMLPHP

据透露,截至目前,松鼠Ai已在全国开设超2700个智适应校区,另外还有800家签约学校正在选址或者装修中,全国校区收入从2016年的100万元飙涨1200倍至12亿元。而在C端用户方面,注册学生人数已突破300万,正式付费学生从2018年第一季度的3000多人增长到今年第一季度的18万人,季度学习数据交互数量突破10亿次。

在“洋·澜谈话”中,栗浩洋还透露,目前松鼠Ai基本上在当地是最贵的学校,未来当学生越来越多、学校越来越多,就可以有效摊薄成本,“我们想推出一对20个人的班,这相对于现在的1对6,或许价格能便宜40%,让每个家庭都能够承受得了。”

与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结合一样,普惠是人工智能+教育的一大方向。在谈话中,当被问及“未来有没有可能随着人工智能不断地发展,松鼠Ai的学费可能会降下来吗?”,栗浩洋同样提到了普惠教育,并提出每个校长永远有10%的学生是免费的,”我们能不能给穷苦的家庭,同样的教育,1千个学生有100个学生免费,100个学生有10个学生免费,我们永远把10%的份额给予最困难的家庭,给到孩子们希望。”

06-22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