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从周边亲子到国内研学,从野外生存到考古探秘,从科技馆到艺术博物馆,近年来,各种以科普研学为名的旅游项目持续升温,但“重旅游,轻研学”使得研学旅行成了纯粹旅游。如何避免走马观花,推动科普研学健康发展?今天在上海科技节重点活动之一的第三届中国科普研学大会上,国内多家科普场馆、中小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联合发布《共识与行动》倡议书,致力促进科普研学高质量发展。
倡议活动现场。上海科技馆提供
自教育部等11部门2016年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科普研学游持续升温。参会的北京世纪明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自富坦言,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市场的鱼龙混杂,部分社会机构、个人以科普研学之名,开展粗放的、名不副实的“研学旅行”活动。
《共识与行动》倡议书以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公众科学价值判断力,充分了解科学议题并参与讨论等为目标,提出了五条承诺与底线,包括坚持公益性导向、重视教育安全工作、确保科学传播科学性、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和把握科研伦理安全线。
要提升科普研学的含金量,作为科普教育重要载体的科普场馆首先行动起来,修炼内功。上海科技馆是国家旅游局授牌的首批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副馆长顾庆生说,近年来,馆方以科技馆和自然博物馆丰富的展教资源为基础,整合多方资源,按照年龄层次和团队大小进行分众化设计,完成七大系列不同主题类型的研学课程开发,开展了800多场以研学实践为目的的团队定制活动:“我们还和100多所学校建立了自然联盟,也把博物馆学校办到学校里,另外,我们把学校的老师请到博物馆进行科普研学培训,同时我们也把自己的员工要变成科学老师。”
让科普研学游回归到“研学”初衷,在陈自富看来,还要建立科普研学教育人员的准入制度,吸引一批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加入导师队伍:“科普研学是门槛很高的研学品类,无论是从自然生态还是STEAM教育,以及对科学精神的弘扬,都需要极高的科学素养,这方面对传统导游是个挑战,如果要进入研学行业需要更多的学习磨炼。”
相关链接
《共识与行动》倡议书
目标与共识
1、促进科学素养提升
•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培养公众科学价值判断力,充分了解科学议题并参与讨论。
•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社会功能、技术的社会应用及由此带来的道德、伦理等问题进行审视。
2、认同科普研学的教育目标
•发展科学兴趣,理解科学知识。
•善于科学推理,坚持科学思辨。
•参与科学实践,认同科学事业。
3、助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推进科研与科普有效结合与协同发展。
•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联动。
•倡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责任与行动
1、推动科普研学规范化发展
•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参与推动科普研学高质量发展。
•促进校外科学教育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建立。
•加强科普研学行业标准建设。
•建立科普研学教育人员的准入制度。
2、突出科学教育核心功能
•制定科学教育战略规划,打造实施精品科普研学活动。
•基于科普研学的独特性,推进有针对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终身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创设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
3、构建多元融合的科普研学体系
•基于受众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细分年龄段的科学教育方案,鼓励科学、文化和艺术的融合。
•丰富科学教育实施手段,结合时代特点,不拘一格地引入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方法。
•发展建设专业化、有特色的科普基地,丰富科普研学产品。
•注重受众研究,构建有效的教育评估体系,不断提升科学教育的质量。
4、加强科学教育共建合作
•深化学校与校外科学教育组织的合作互动,通过馆校合作等多种形式,提升科技教师和学生全面理解科学的能力。
•加强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普教育机构的合作交流,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科学教育资源的转化应用。
•整合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社区等多方资源,校内外联合,通过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等项目形式,开展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实践,提高学生科创能力。
•探索科普研学产业新模式,推进区域之间的共享共建。
5、培养优秀的科学教育者
•围绕科学素养、科学教学方法、科学传播技能等评价维度建立优秀科学教育人员评价机制。
•加强科学传播课程、教材建设,扩展科学传播人才的培养路径。
•探索科学传播新形式,鼓励科研人员参与和指导,促进科学教育人员的专业发展。
承诺与底线
1、坚持公益性导向
•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
2、重视教育安全工作
•科学教育项目的实施要合乎安全标准。
•重视公众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
3、确保科学传播科学性
•建立科学教育内容科学性审核机制。
•成立专家委员会,采用可测评的方式衡量内容的科学准确性。
4、重视知识产权工作
•注重教育知识产权保护。
•鼓励原创性科学教育内容开发。
5、把握科研伦理安全线
•研究工作应与科学教育的使命和任务有关。
•研究工作要符合法律、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