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成长,家长有了度身定制的“新教材”:新学年来临,上海打出家校共育“组合拳”护航学生成长-LMLPHP

昨天是中小学生返校报到、领教材的日子。同一天,沪上家长们也有了为他们度身定制的“新教材”,教他们如何应对孩子成长的烦恼,用温暖陪伴孩子成长。

昨天,“家校协同,领航成长”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现场推进会在宝山区举行。活动现场,家校共育“大礼包”——《心爸心妈成长记》上海市家庭教育心理漫画系列丛书、《上海教育》“领航成长”特刊同时发布,部分家长代表率先领到了这些“新教材”。

新学年来临之际,上海打出家校共育“组合拳”,为学生成长全力护航。

家长也有了家庭教育的生动读本

孩子只听好话,听不进批评怎么办?孩子沉迷电子游戏,放不下电子产品怎么办?孩子不想和你交流怎么办?孩子高考前失眠怎么办?这些成长的烦恼,很多家庭都曾遇到。这套家庭教育心理漫画,就通过一个个生活情境中的“真”问题,给出了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这些共性问题的专业解决方案。

比如,天凉了,妈妈希望孩子穿上秋裤,但是孩子总说不冷,不愿意穿,甚至因此发生亲子冲突。“这类小事,日常发生频率高了,往往会影响亲子关系。”现场专家介绍称,其实父母完全无需有“让孩子多穿一件”的“执念”,由于年龄差异,父母和孩子对温度的感受不一样,孩子不容易怕冷。在《心爸心妈成长记》这套丛书中,就有不少类似的案例,通过生动形象的漫画,教会父母如何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感受,更提出可操作的建议,比如关注孩子平时喜欢的穿衣风格,同时改变关爱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尝试“新型保暖”,或者和孩子一起运动驱寒,温暖互动。

这套《心爸心妈成长记》由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宝山区教育学院编制,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各年段共设计了12本,率先推出一年级、四年级、六年级、九年级以及高一和高三年级的版本。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说,青少年成长可以归纳为“自由与规则”的学龄前阶段、“习惯与学习”的小学阶段、“青春与梦想”的初中阶段以及“人生与梦想”的高中阶段,家长正是通过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帮助他们不断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自己的潜能,感受自己在哪方面具有优势,知道自己的努力终会获得价值。

五项“全覆盖”体现教育温度

疫情背景下,家校共育更为重要。而比孩子更需要帮助的,也许是家长学会做好爸爸妈妈这份“特殊的职业”。今年初,上海开放大学就创设了上海家长学校,致力于培育上海家庭教育的“种子校”,帮助家长直面教育过程中的难点、痛点。上海各区各校也不断探索家庭教育指导。

虹口区曲阳第四小学首创师生团体辅导,邀请学生、老师甚至家长,一起加入团体辅导,三方在团体辅导中敞开心扉充分交流,共同成长。

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在调研中发现,家长往往不缺家庭教育理念,缺的是方法以及对家庭教育契机的捕捉。因此,学校在去年推出了给家长的“校本教材”——《爱与责任——小学生父母修炼手册》,被家长们奉为“宝典”。

在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每一位学生都在学校的倡导下与家长签订了一份行为契约,学生从学习、健身、阅读、兴趣爱好、家务劳动、电子产品管理等诸多方面明确自己的目标与任务,并请家长指导督促。学校还在疫情期间开展了线上家长学校“践行契约,自律自学”的行为契约教育活动。

09-01 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