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公益市集、“一平方米的温暖”……步入第十年的这项公益活动今年有何新玩法?-LMLPHP

一年一度的“公益伙伴月”今天在上海公益新天地园拉开序幕。不知不觉,这项传递公益理念、营造公益氛围的爱心活动已步入第十个年头。翻阅今年的活动清单,不难发现,上海的“公益之城”建设已迈入全新阶段。

来自市民政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共有社会组织17197家、慈善组织444家、社区基金会84家。在量上稳步增长的同时,这座“公益之城”还悄然迎来了一些新变化。专精于细分领域的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各类公益衍生品从曾经的“情感导向”转为“产品导向”;更多公益组织植入“数据大脑”,信息化程度因此跃升……

夜间公益市集、“一平方米的温暖”……步入第十年的这项公益活动今年有何新玩法?-LMLPHP

公益玩出“时尚范儿”,夜间市集初登场

夜间市集,这是今年“公益伙伴月”探索出的一项新活动。以“太阳市集”为名的公益市集为期三天,吸引来了27家社会组织来此设摊。活动地点选在了拥有百年历史底蕴的思南公馆,这也是沪上知名的时尚地标之一。

或许不少人会疑惑,为何最终将市集选在了思南公馆?项目团队曾实地探访过多个备选地,最终思南公馆因“时尚”二字成功入选。今年以来,上海夜经济繁荣活跃,各大夜市也纷纷亮出自己的拳头项目。在一众夜间市集里,思南公馆将“艺术”做成了自身独特的标签,并借此在年轻白领群体间传递更艺术、独特的生活范式。在项目负责人看来,这与他们宣扬“公益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不谋而合。借助此次公益市集,他们希望让更多人知晓,公益并不仅仅是一时兴起的同情心,而是真正内化于心、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一直以来,“公益伙伴月”都是各类社会组织、公益活动的集中展示平台。然而,等到这段集中展示期过后,社会组织、公益机构真正能从中汲取到的养料十分有限。未来,以“太阳市集”为起点,常态化开启的公益市集有望改变这一现象,形成更长效的运作机制,让更多优秀的公益项目在日常生活里也能被看见。

夜间公益市集、“一平方米的温暖”……步入第十年的这项公益活动今年有何新玩法?-LMLPHP

好项目不愁“销路”,“一平方米的温暖”开启公益新模式

为打造一座真正的“公益之城”,上海这些年来不遗余力地开展着“公益四进”活动,即进校区、进社区、进园区、进商区。市民政局社会组织服务处相关负责人王小珣坦言, 公益进校区、进社区、进园区都开展得十分顺畅,但在商区这一场景中,他们始终没有寻到好项目。“此前的项目虽然活动期间人气旺,但缺乏后劲,基本上活动一结束也就没有声响了。”

正当王小珣为今年的活动项目发愁时,一家以餐饮为主题的自媒体公众号走入了她的视野。对方提议,可以与沪上一些餐饮机构合作,让商家们在门店里辟出一平方米左右的空间,既可以用来放公益标语,也能成为展示公益衍生品的陈列空间。王小珣听到这一想法后觉得十分可行。“我们当时正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公益进入每个人的生活中,餐饮店正好是大部分人都会踏足的场所,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

创意诞生后,项目成员们并未就此放下焦虑。面对这一全新项目,所有人心里都打着鼓,完全不知道项目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又有多少商家愿意主动加入。毕竟,作为一项公益活动,他们能为这些参与商家们带来的红利十分有限。不过,让王小珣意想不到的是,活动消息一经放出,沪上一些连锁餐饮店纷纷闻风而来。原先预计的20家参与商家硬生生拓至27家,相关的宣传物料更是从1万份增至3万份。

“只要是好项目就不愁‘销路’”,在王小珣看来,“一平方米的温暖”公益项目在商户间引起的强烈反响充分证明,许多企业对公益事业十分有热忱,眼下欠缺的正是能充分挖掘出企业积极性的优质公益项目。

夜间公益市集、“一平方米的温暖”……步入第十年的这项公益活动今年有何新玩法?-LMLPHP

从“情感导向”到“产品导向”,社会组织的“进阶之路”

正当项目活动方费心谋划更多优质项目时,参与其间的社会组织也在不知不觉中经历着一场“蝶变”。

在人气火爆的太阳市集上,上海悦苗残疾人寄养园在传统的串珠工艺品之外,还拿出了一系列品质上乘的手工艺品。刺绣手包、描金漆器、手工皮具……精巧的设计丝毫不亚于各大文创品牌店中的商品。这些精美文创产品的幕后设计师正是加入上海悦苗残疾人寄养园不到2个月的志愿者袁斌及他的妻子。二人的主业是设计师,袁斌专精于珠宝,而妻子则对绫罗绸缎钻研颇深。“我希望我们在公益市集上展示的产品能够真正让参观者因为喜欢而购买。”

在公益市集上逛一圈,你会发现,包括上海悦苗残疾人寄养园在内的许多社会组织都开发出了构思精巧、细致耐看的公益衍生品。以上海旻罡环保艺术推广中心为例,该社会组织还专门组建了一个技术团队,专门开发各类项目衍生品,并形成了完整产业链。从过去的“情感导向”到如今的“产品导向”,越来越多社会组织认真对待公益衍生品,更多消费者为这份高品质买单,也激发出了公益新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大社会组织围绕产品不断更新、迭代的同时,一种全新模式——“服务社会组织的社会组织”也因此诞生。上海玛娜数据科技发展基金会,沪上为数不多专为社会组织提供数据科技支持的社会组织。9年前,由微软与恩派联合发起的一项调研显示,近半数公益组织没有服务器。如今,许多社会组织都引入了更专业的信息系统,不仅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也能够不断优化产品、服务。

09-05 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