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工博会高校展区巡礼 | 东华大学:校企携手“加速跑”,快速研发国产防护服送战疫一线-LMLPHP

短短一个月时间,一支来自高校的科研“应急国家队”联动全国纺织及纤维材料企业、一线医疗单位等,快速研发并将国产防护服送上战疫一线。即将在沪开幕的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展区中,这件来自东华大学的有限次使用连体防护服不但代表了高端防疫技术突破,也作为校企合作的成功范例,将亮相今年新设的抗疫展品专区。

一周突破国际技术垄断的“奇迹”,背后是长达四年的基础研究布局

今年疫情暴发初期,看到防护服闷热、不透气,医护人员穿着不适的报道,正在南通家乡过春节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朱美芳决定马上赶回实验室,和团队成员们一起立即启动防护服应急专项。

“要做就做疫情急需、国内没有的”,朱美芳团队与校友罗章生创办的企业决定联手合作,为缓解一线防疫物资紧缺,着手研发可重复使用的防护服。在项目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有限次使用连体防护服发生产马上进入战时状态,攻克瞬时释压纺丝成形技术瓶颈,开发出高阻隔、高耐磨、高透湿安全防护材料,耐撕裂性能为普通防护服面料的2至3倍。团队研发的集高防护性、服用舒适性和持久耐用性于一身的优质有限次使用防护服,经钴60辐照杀菌后可重复使用。经相关技术检测,部分物化指标甚至超过了美国杜邦公司的同类产品。该项目还入选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紧急启动的高端防疫产品攻关项目。

科研团队之所以能在短短一周时间迅速突破国际技术垄断,离不开长达四年的基础研究布局。朱美芳表示,“此次科研创新并非一蹴而就,对相关材料和技术的基础研究投入,校企之间已进行了长达四年多的攻关合作。”

2020工博会高校展区巡礼 | 东华大学:校企携手“加速跑”,快速研发国产防护服送战疫一线-LMLPHP

校企联手打通产业化最后一公里

从想法到落地,仅用一个月,这款有限次使用连体防护服就从实验室进入抗疫一线。同时,短时间内,企业产能迅速达到每天约2000件。紧急关头,校企联手打通产业化最后一公里,解决物资、技术和生产线的配套问题。项目团队先后向武汉方舱医院、湖北汉川人民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研究所、复旦大学医学院等抗疫一线单位,以及美国纽约州先进能源技术中心、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等合作单位捐赠这款有限次防护服5000余件套。

重点实验室朱美芳主任介绍,本次国重启动的应急专项紧密围绕新冠病毒医卫防护材料应急开发和生产研究,涉及口罩、防护服、抗菌材料等,发挥实验室在纤维基、高分子基医卫防护材料领域的研究专长,组织技术团队联合企业、医院解决产业化关键问题,实现应急生产。把学科链、创新链、产业链联合起来,打通“前后道”,专项实施从组织形式到经费管理,全部采用“战时模式”,速度快,要见成效。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吸引更多企业愿意进行长期投入

以往,与高校开展科研合作,企业最看中3个月出成果、6个月即可投产上市的成熟技术。而一项科技成果不仅需要可能长达数十年的基础研究投入,即便在接近应用转化的阶段,往往也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现在,有了相对长期投入带来丰厚回报的成功案例,很快多家企业来到朱美芳的实验室洽谈合作。朱美芳发现,越是有远见的企业家,越愿意与高校开展长期的技术合作。虽然未必能很快看到回报,但从长期来看企业一定能从中受益匪浅。

从“短平快”的单个项目扩展到平台式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中,更多具备一定实力和规模的企业正在加大相对长期的科研投入。近年来,东华大学也持续探索建立互动共享成果转化新机制。仅2017年以来,东华大学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市技术交易所等合作,协同推进成果转化;与浙江恒逸石化、中国恒天集团、烟台正海集团等联合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创新孵化平台40余个;在苏州、绍兴等地布局技术转移及成果转化平台;与福建省教育厅、上海科学院等10余个地市区(研究院所)达成战略合作,实现资源政策共享。 

09-12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