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比例不算高,死亡占比不低,专家强调前列腺癌防治重要性,早诊治获益大-LMLPHP

十几年来,中国前列腺的发病率在明显上升,已成为中国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徐丹枫在近日的一场采访中谈到,前列腺癌发病跟人种、遗传以及高胆固醇饮食、环境都有一定的关系,老年男性要定期体检筛查、注重健康饮食、积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根据最新的全球癌症统计数据,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占全球比例约8%,美国是17%,但是国内前列腺癌死亡患者占全球比例几乎达到西方国家的2倍,中国占15%,美国占8%,这是因为国内前列腺癌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占比较高,患者预后也会较差,因此前列腺癌早期筛查尤为重要!

徐丹枫教授介绍,前列腺癌有几种常见筛查方式:

第一个是直肠指检,即通过触摸患者前列腺判断是否有结节类异常;

第二个是PSA即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以及更准确的p2PSA即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来确认患者的PSA水平是否正常;

第三个是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和核磁共振检查等。

一般是在查出PSA有异常或者B超查出来里面有结节后,再进一步通过核磁共振确诊,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二者互相补充。

前列腺癌总体来说是一个老年病,发病年龄一般在六十岁以上,常规的筛查年龄是50岁,而如果家族有前列腺癌病史,比如父亲有前列腺癌,作为直系亲属,早期筛查年龄最好提前到45岁。重点检测PSA指标,可以及早发现前列腺癌,实现早诊早治。

徐丹枫教授表示,十几年以来,我国在前列腺癌早期筛查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整体认知度还是不高,筛查普及率不够,尤其在基层医院,PSA重视度不够。

前列腺癌的治疗近年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针对不同的疾病阶段出现了很多新型治疗手段。“前列腺癌整体上是进展相对较慢的恶性肿瘤,针对低危的患者,可以选择主动观察,积极监测。而一旦出现进展变化,就要及时介入。”徐丹枫教授谈到。

不过,国内的前列腺癌患者刚发现时,百分之七八十的病人可能是晚期或局部晚期了。对晚期前列腺癌,常规的治疗方案是内分泌治疗。以往,在经过传统的内分泌治疗患者病情进展以后,大多是换药、撤离或加量,但效果不佳。新型内分泌药物比如阿帕他胺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前列腺癌的治疗现状。如针对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以及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前列腺癌,新型内分泌治疗相较传统内分泌治疗效果更佳,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期。

“在治疗前列腺癌的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太担心和恐惧。过度的担心或者放任自流,自暴自弃都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徐丹枫教授记得,曾有一个已发生骨转移的老年患者因为恐惧,不愿治疗,每次由孩子替父亲来医院看病,老人在家人的劝告下最终到了医院,并使用新型内分泌内分泌药物进行了新辅助治疗,疲劳感和骨痛逐渐改善,患者的态度也从最初的抗拒到开始积极接受治疗。

徐丹枫教授再次强调,前列腺癌是可控可治的,越早治疗,病人获益越好,积极治疗很关键,同时病人也要密切配合治疗、随访和复查。他同时谈到,希望有更多有效的治疗药物面世,为前列腺癌患者带来更大的帮助。

09-15 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