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丨今年主题:“从容面对,不再回避”,谨记做到“四个早”-LMLPHP

图片来源:Pixabay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2020年延续去年的主题——“从容面对,不再回避”,呼吁全社会改变、摒弃对待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些消极、悲观的观念,提高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让患者的生活和治疗环境变得更为友好。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大科主任陈斌华认为,主题的延续说明这个问题比较迫切又现实。不敢面对,耻于面对,害怕面对,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非常普遍的情况。

“很多人认为老年人‘变呆’是正常情况,无药可救,也不必医治,而患者本人很可能在初期会逃避、忽视这个问题,就像鸵鸟将头埋在沙子里一样,最终变得越来越糟糕。”他说,而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她老年痴呆了!”

因为这句话,老人逃避治疗

上周,70岁的蔡阿姨走进陈斌华的诊室,表达不清晰,衣衫不整洁。女儿不住地流着眼泪,责怪哥哥们耽误了治疗:“我四五年前就说应该带妈来看病,你们就是不听!”

面对妹妹的指责,陪同蔡阿姨的儿子却没有表现出自责,“年纪大了,痴呆很正常,就你大惊小怪!这个样子看了有什么用?”

事实上,蔡阿姨四年前就出现了记忆力变差的情况,女儿发现后建议带母亲治疗。但负责养老的三个哥哥,都认为“年纪大记性差很正常”,拒绝带妈妈去看病。而且,蔡阿姨记性变差的初期,经常忘记事情,做错家务,这时候家人们还会不经意地说一句,“老年痴呆了吧!少出门,少动弹好了!”

而蔡阿姨害怕被嫌弃,生活中总是蹑手蹑脚,因为害怕出错而尽量什么都不做,担心走错路就很少出门,更加不去提看病的事。发展到现在,蔡阿姨已经生活不能自理,动不动发脾气,还动手打人。弄得三个儿子的家庭都不和睦,自己的情况也变得越来越糟。

像蔡阿姨这样的情况,陈斌华在诊室见得很多。“四年的病情进展到这样太快了,如果能够早期干预,情况肯定不是现在这样。”他认为,家属的忽视、患者自身的回避,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现在疾病已经很难控制了。

你认为的“自嘲”

可能让人放弃治疗的想法

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陈斌华认为,及时挽救“正在消失的记忆”是每个家庭及社会都需要努力的事情。

其实,“从容面对,不再回避”并不难。对于患者来说,主要是正视问题,勇敢接受,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诊,积极主动寻求帮助,配合认知训练,改变生活习惯,延缓病情的恶化。

家人的支持则是患者积极面对的有力保障。陈斌华认为,家属应该做到理解,包容,“不评价、不指责、不争辩,更重要的是不放弃,即提供更多让老人回归正常生活的机会。”

对于社会来说,应该营造一个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理解、宽容的氛围,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正常生活的机会。

而对于每一个社会人来说,陈斌华强调,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歧视,不言语攻击,“比如,年轻人不要在自己忘记事情的时候自嘲‘老年痴呆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或许因为这句口头禅,你身边的一个老人在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时,就会因为病耻感而逃避治疗。”他说,大众对于“老年痴呆”的认识根深蒂固,相对来说,老年人个性敏感,自卑感强,这类调侃会让他们觉得低人一等,真的有问题时会羞于讨论病情,不面对就无法治疗。

今天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丨今年主题:“从容面对,不再回避”,谨记做到“四个早”-LMLPHP

本报资料图片

要做到“四个早”

不让妈妈永远走失

曾经有人形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为“永远走失的妈妈”,这是无奈而悲凉的一句话,戳痛无数患者家人的心。

其实,对于阿尔茨海默病,医学专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陈斌华认为,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做到“有你有我有大家,社会群策群力,这样才能让医生的治疗发挥出最好效果”。

相关链接

每一年的9月是"阿尔兹海默病月"。其中,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是国际老年痴呆协会1994年在英国爱丁堡第十次会议上确定的。在这一天,全世界很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将组织一系列活动。

1906年德国神经病理学家阿尔茨海默(Alois Alzheimer)首次报告了一例具有进行性痴呆表现的51岁女性患者,1910年这种病被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 

目前中国有老年痴呆患者500万人之多,占世界总病例数的四分之一,而且每年平均有30万新发病例。目前中国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已随着年龄的升高呈显著增长趋势:75岁以上达8.26%,80岁以上高达11.4%;老年痴呆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妇女患老年痴呆,通常是相匹配男性的2到3倍。每年在全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要举办这个宣传日活动,使全社会都懂得老年痴呆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来源:综合自中国蓝新闻、新浪网、brainnews、百度等

09-21 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