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 | 中科院博士后当辅警?别被标题党带节奏-LMLPHP

网上热传的“中科院博士后当辅警”,不过是标题党的又一次狂欢。

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研究生送外卖、海归做保姆……现在又轮到中科院博士后当辅警?“高学低就”、“大材小用”,这是许多网友的第一反应。“个人自由”、“社会进步”,这是许多自媒体,甚至部分主流媒体的第二反应。但是等一下,这件事情有没有必要上升到这个高度?先来看看这个所谓的“辅警”到底是什么岗位——

多数人眼里的“辅警”是有执法权但没编制、受苦受累但工资不高的“巡警临时工”。但是这则新闻里的“辅警”恰恰是成都高新公安分局专门引进的专家型人才。作为警务辅助人员,毕业于香港大学分子生物学专业的缪元颖博士从事法医物证检验,参与侦破疑难大案,同时还指导完善警队DNA实验室。用缪元颖自己的话说,他所学的分子生物学专业和公安系统中的法医物证检验契合度很高,可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刑事技术问题。

高精尖岗位配上高学历人才,明明是专业对口、人尽其才,谈何“高学低就”?又何至于上升到“就业自由”“选择权利”的讨论高度?

很明显,公众的讨论被部分媒体带偏了节奏。将“中科院”“博士后”“辅警”同时放进标题,又不多做诠释,这是选择性地忽略了新闻事件的真相,同时放大了重要性相对较低的细节,将正常的双向选择扭曲成“门不当户不对”。而在后续的讨论中,有关“个人的自由”“选择的权利”“社会的进步”的主张诚然无可厚非,但是此类讨论的基础本就是空中楼阁,因此将这些论调加之于这则新闻就显得分外突兀,也多少给人一种“人才受了委屈”的感觉。

其实缪元颖非但没有受委屈,反而受到了当地公安系统的足够重视。他在成都高新分局成立工作室,拥有自己的团队,去年还被评为四川公安系统“十大最美辅警”。工资、编制固然是衡量岗位的硬指标,但是在工作中享有充分的参与权和话语权,同样是令旁人羡慕的加分项,而得到省级表彰更说明他的工作得到充分肯定。试问,如此的工作环境和正向激励怎么就亏待了中科院博士后?

拥有常人不及的学历,从事常人不知的工作,缪元颖确实具有话题度。对于这样一位新闻人物,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去关注,比如他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帮助警察破案,又比如成都高新分局如何匹配高学历人才与高精尖岗位。这些话题都值得探讨和学习。相比之下,烂炒“儿时的警察梦”显得低级庸俗,对于择业权利的辩护则更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心虚。

有关“媒体责任”的呼声不绝于耳,但标题党依然层出不穷,公众的讨论也时常被“歪楼”,甚至“翻车”,最终一地鸡毛。说到底,还是事实让步于流量。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理应以事实为准绳,以真相为目标,将新闻事件客观全面地呈现给读者,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评论引导。这才是媒体的责任,也是公众的期许。

09-30 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