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柠檬、宾川葡萄、南涧茶叶……精准滴灌产业“金果子”,上海浦东与云南大理携手战贫-LMLPHP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黑惠江畔原本寸草不生的600多亩岩石地上,一棵棵满载着期待的柠檬树苗长势喜人。用不了多久,这里将满目青葱、香飘四季,成为国内最大的无籽香水柠檬基地。

“借助沪滇援建项目的帮扶资金,我们专门挑了最难种的荒地打造出示范种植基地。一年下来,老百姓尝到了甜头,就有越来越多农户愿意主动参与,”浦东新区援滇挂职干部金军在巍山担任副县长,当初光是为了挑选合适的柠檬品种,他就多次前往重庆、浙江取经。被当地人称作“金柠檬”的他心中早有目标:要让一个个小小柠檬成为百姓过上好日子的“金果子”。

不只是巍山的柠檬,还有宾川的葡萄、南涧的茶叶……浦东新区与云南省大理州自2017年起开展扶贫协作,精准滴灌一枚枚优质的产业项目“种子”,如今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两地坚持把资金、项目、人才、举措“沉到贫困乡,落到贫困村,绑定贫困户”,目前对口帮扶的11个贫困县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巍山柠檬、宾川葡萄、南涧茶叶……精准滴灌产业“金果子”,上海浦东与云南大理携手战贫-LMLPHP

摸透门道,让农业产业形成规模优势

“种一坡坡,收一箩箩”,这句云南当地的俗语是对山区群众农业生产状况的生动写照。海拔低、气温高、日照强,加上偏酸性的土壤,巍山县可以说天生适合种植柠檬,但过去老百姓分散种植的模式无法形成产业优势。

“到这里挂职后,我们在调研时发现黑惠江沿岸大片的土地,由于水利基础设施落后无人问津,非常可惜。如果可以充分开发利用这些荒地,实现规模化的柠檬种植,就能让山区群众增收致富多一个门路。”抱着走出一条农业发展新路径的想法,金军开始在网络上“摸门道”,他搜索对比了全国各地的柠檬基地信息,认准其中一位种植专家上门求教,“光是重庆的种植基地我就去拜访、考察了三次,还邀请到浙江柑橘研究所等专业机构来现场指导,最终选定无籽香水柠檬作为巍山的主打品种”。

新品种究竟能不能种好?赚不赚钱?借助沪滇援建项目,上海对口帮扶资金率先做投入,沿江4个乡8个村的示范基地去年种下第一批树苗。而距离种植基地数十公里之外,一个200万株脱毒种苗的繁育“工厂”也由沪滇资金投资建设完成。“老百姓拿到手的柠檬幼苗,全部是经过嫁接之后,再采取多次脱毒处理的,”金军告诉记者,工厂化育苗技术实现源头把控,不仅可以尽量避免病虫毒害,还会大大提升种植的效率。

第一批示范基地都选了种植难度最大的山地,过去根本无人问津。如今,眼见着柠檬的挂果时间大大提前,市场收购价达到一公斤3元,老百姓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纷纷决定拿出自己的土地来种,今年新增的报名总数已经超过了1.2万亩。

根据计划,未来两到三年,巍山县的柠檬种植面积将达到5万亩。随着产业链前端的育苗、种植初显规模,后端的精深加工也在提前布局,柠檬精油、柠檬低温鲜片、柠檬果胶等附加值更高的产品今后都会在此生产,串起一个全链条的农业新产业。

巍山柠檬、宾川葡萄、南涧茶叶……精准滴灌产业“金果子”,上海浦东与云南大理携手战贫-LMLPHP

选准模式,让贫困户最大程度受益

脱贫攻坚的要义在精准。巍山县的柠檬种植项目在操作层面上,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带贫利益联结模式,由村委会将资金入股专业合作社,村集体按照协议分红,收益30%作为村集体收入,70%由村集体设置公益岗位,吸纳贫困户按劳取酬。去年一年,通过土地流转,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便务工,村集体分红,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54人受益,实现了增收。

在宾川县,当地政府与沪滇资金的投资选择了新的模式——建设设施不再租赁给企业,而是邀请专业企业技术入股,把收益的大头留在当地;贫困户可以获得技术培训,逐步成长为田间工人。

白荡坪绿色有机科技种植示范基地位于宾川县鸡足山镇白荡坪村,依托沪滇资金建成,是一个现代化的葡萄种植基地。这里种植了“阳光玫瑰”“金色红手指”等多个优质葡萄品种,如今已经卖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根据‘资金变资产,资产变收益’理念,沪滇资金要通过实际的项目落地,实现长期收益,为村民提供稳定收入,”挂职宾川县副县长的浦东援滇干部孙峰告诉记者,白荡坪基地采用了“3322”的利润分配模式——30%由鸡足山镇提留作为镇级产业发展基金,30%作为白荡坪村的集体收入,20%是管理企业的技术支持分红,剩下的20%则作为村民土地入股的分红。由此一来,积累的发展基金可以用于产业投入,形成产业促进发展、发展反哺产业的可循环发展。

基地建设中,共有包括11户贫困户在内的70户村民加入,按照今年的收益,他们平均每户可以分到6000元。此外,他们还能获得基础的土地入股保底金,并在基地务工获取报酬,平均一天一人可以赚到100元。

巍山柠檬、宾川葡萄、南涧茶叶……精准滴灌产业“金果子”,上海浦东与云南大理携手战贫-LMLPHP

闯出新路,撬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罗伯克,在彝族语言中意思是老虎出没的地方。在沪滇资金的援助下,南涧县公郎镇的罗伯特茶场正在抓紧建设一座沪滇协作综合示范园,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望闯出新路,成为撬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头“猛虎”。

沪滇资金对全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展开精准帮扶。第一产业中传统的茶叶种植采摘环节,112.6亩的低产茶园得到改造,茶农则参与了“高素质农民培育暨生态茶园管护”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农技水平。

围绕示范园的“全茶区”建设,沪滇资金援助改造周边3个村的3座茶叶初制所,并对其他11个茶叶初制所和2个配套设施做了整修,全面提升公郎镇茶叶生产加工水平。

今年86岁的李正林是罗伯克茶场的老场长,29岁进场工作,1982年承包了茶场,带动周边村民一同劳动致富。此次按照“资金变资产、资产变收益”理念,茶场通过沪滇资金收购成为村集体资产,添置更迭了全自动茶叶粗加工设备,再租赁给李正林运营。

“杀青、揉捻、分晒、烘干……以前通过人工或半自动机械操作的步骤,现在可以全自动完成,不仅效率变高了,茶叶品相也更好了,碎茶少了许多。”李正林说,“去年茶场收入600万元,其中40%用来分红,160户村民平均可以分到1.5万元,今年效率变高了,分红也会更多。”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沪滇资金中还有较大的一部分将作为村集体的股本金,改建一栋原有的旧茶厂,并新建一栋房屋,用于建造民宿。

据挂职南涧县副县长的浦东援滇干部潘丹介绍,这座民宿将引入专业团队管理运营,重点面向学生研学与游学,“民宿也将提供更多工作岗位,包括厨师、服务员等,让村民能在家门口打工就业”。

摄影:刘思弘、唐玮婕

10-07 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