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画社60年|李维琨:一封关于伪讹名字信函的故事-LMLPHP

“维琨同志: 接手书之昨日适得许湘苓女士自纽约寄来《幼與丘壑》彩照,事情就有那么奇巧,真若有神助,拙稿终得顺利赶出,已于昨午后四时许以快件寄出,想早收到。这回你社不知怎么搞的,把我的名字弄成“济海”(还好没有弄成济公哩)!老作者了,有的同志也已过两三面了,怎么还会这样不辨姓名呢?这是谁的创作呢?这回稀奇古怪的电文,是小X的手笔,把提纲也搞成论文了,害苦了文保所好心的同志,一千字的文章竟用传真搞了两小时才发出,为的是赶时间呵! (小X那个电报为什么不早发,早就知道的事情,即使平信也原可从容应付的,难道XXX竟如此麻木,还是太伶俐了呢?)来信信封不知怎么也写成“济海”。您是曾以六分钱妙手偶得,买到我的《南齐书校议》的,原该知道的,想是给他们搞糊涂了。发稿时务请注意,如这著作权应属于我的话,那就必须写上“朱季海”。我不但从未署名“济海”,也不知道还有“朱济海”那么个名字。我无日不忙,还不得不为您赶稿,又必需为此讹伪名字补上一函,其狼狈可想!可是社中有您,确实为他们大添光彩,希望得闲来苏,以续湖海谈艺之乐。

书不尽言,顺问近好

季海  六、一三灯下”

这是我保存的已故苏州著名学者朱季海先生的一封手书,事由那年上海书画出版社筹办“赵孟頫国际学术研讨会”寄稿而起。朱季海(1916-2011)名学浩,父亲朱孔文曾留学日本,江苏苏州人。他16岁起就师从章太炎,是国学大师太炎先生最小的弟子,所学领域广泛,深通经史、音韵、文字、训诂之学,但生性狷介,不事公职,偶以为书局点校古籍为生。具体可能应邀与会的朱先生这次所撰论文《水晶宫漫笔》,最初因为尚缺少他想举证的赵孟頫《幼與丘壑图》等材料,因而遗憾未能来得及编入会前出版的《赵孟頫研究论文集》,而只是收入了会议的《论文提要集》,翌年才和其他一些晚到的作者论文一起刊载1996年总45期的《朵云》杂志上,同时配发了本人署名的有关赵孟頫研讨会的一篇综述。

那年朱季海先生年届八秩,精神矍铄,身板还十分硬朗。信是研讨会结束,他返回苏州之后写来的。正如信中所述,为了赶时间,老人家曾托文保会同志花了将近两个小时,把自己的论文提要稿传真到社总编办。而我们的催稿信竟然将他姓名朱季海中的 “季”字误作“济”,不免引起老人严厉地批评和有关著作权的一番议论。他说他自己是“无日不忙”,却仍然不得不赶着补充完稿,还“必需为此伪讹名字专写一函。” 信里提到“妙手偶得”的那本《南齐书校议》琐事,却是在研讨会闲隙时我跟他聊天谈起的,字里行间仍然流露出老人略含讥讽的耿耿于怀。信末尾所说的“以续湖海之乐”,应是指那次研讨会分别在上海与湖州两地相续,老人家既在上博库房看到了珍藏的赵孟頫书画,又寻访湖州莲花庄、瞻仰了德清赵氏夫妇墓茔,更与海内外学人咸集会面,切磋交流,有感于此中的快乐,会议内外的种种经历一定给他留下了十分美好的记忆,企盼有机会再次相会。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继围绕明代董其昌、清初四王、元代赵孟頫等专题开始,上海书画出版社就形成了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考察先辈故里、观摩传世名作和出版画册、论文集等专业一条龙的成功做法。在当时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一家地方专业出版社自觉负担起传承优秀文艺传统、弘扬学术的社会责任,可能举目国内外都是绝无仅有的。正是在此感召之下,本人离开美院来到书画社,从一个最初应邀与会的作者转为自愿参加到组织和筹划者队伍中来,时间大约是1993年春夏,距今已有二十七个年头了。

为了筹办研讨会,社里专门成立了国际部,除我之外,还专门配备了两位年轻的助手。为了更有助推进主题,网罗元史和元画专家,我们特意邀请了社科院历史所的陈高华先生,名篇《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的作者、美国堪萨斯大学教授李铸晋、《赵孟頫系年》的作者、中国美院教授任道斌、和硕士论文《赵孟頫研究》的作者、人⺠美术出版社编审刘龙庭等人。朱季海先生好像也是经人介绍,首次参加研讨会的代表。为了协调统筹在湖州的活动,我们还专程提前去那里出差了两次。

以后书画社又陆续举办了海派绘画和20世纪中国山水画等专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一一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因工作调离了书画社,仍然提交论文以代表身份参加了前一个盛会。回顾书画社这项系列活动,与通行的一些国际会议包管交通⻝宿费、有的还发演讲费用等补助不同,我们主办方只承担与会代表会议期间的⻝宿交通,所有国际国内的差旅费皆由代表们自行负担的。然而,由于社里将会议安排组织得实在而有趣味,依然吸引了像高居翰、苏利文、阮璞、傅申、王伯敏、薛永年、高木森、古原宏伸、万⻘力等诸多业内知名学者,他们不仅调整好工作安排准时与会,还主动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出版社能接交这些朋友,不仅扩大了交游,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同时对于深耕出版选题、发展作者队伍都有积极的意义。世事变幻,时过境迁,各类研讨会也往往背离了初心,最极端竟被指为量化考核、谋取名利的一个途径、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学术腐败。然而,当年那些专家学者们敬畏学术的专研与热忱、团队同仁投身工作的敬业与忘我、人际关系的纯洁与良善则始终成为鞭策我一生学习进步的一种动力。

如今,书画社迎来了建社六十周年的喜庆。全社上下齐心协力,秉持专业、学术出版发展的道路,继续百尺竿头更上层楼。我们亲眼看到近年出版的像《海派绘画大系》《吴昌硕全集》《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等一批屡获国家大奖的图书,企业也赢得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中国十佳出版社的殊荣。诚可喜可贺!

10-14 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