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活动的兴起、发展、衰落及再兴的历史过程,和1840年以来近代中国航运业所经历的变迁过程——这两大行业专业史的波澜壮阔和艰难险阻“登陆”大学课堂。
10月14日,上海海事大学通识选修课《中国航海史》《中国航运史》分别开课,使年轻的大学生们了解中国的航海历史和航运历史,增加新时代国家建设主人公的使命担当。这也是新学期上海海事大学深入研究和挖掘“航海史”“航运史”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功能,深化“四史”学习教育的创新之举,为新时代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海运强国培养人才。
《中国航海史》从通史与专题史的双重角度,构筑中国航海活动的“经线”、“纬线”,讲述中国航海活动的兴起、发展、衰落及再兴的历史过程。课程以中国航海历史的整体演进为“经线”,以航海九大专题的历史性为“纬线”,经纬交织呈现中国航海活动的高低起伏和波澜壮阔。课程旨在使新时代大学生了解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基因、行业基础,以此增强对国家海洋事业的信心。
《中国航运史》则聚焦1840年以来近代中国航运业所经历的变迁过程,以时间序列上的关键事件为切入点,从轮船航运,航运产业,航运企业,港口运营,港城融合,长江航运,航运体制与管理等九大板块全面、生动的阐述了航运业在中国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课程旨在使当代大学生了解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艰难险阻,身临其境的体会党领导中华民族走过的峥嵘岁月,以此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力量。
这两门课首讲之际,学校党委书记宋宝儒在课上强调,开设《中国航海史》《中国航运史》课程,一是要挖掘丰富的中国航海历史、航运历史脉络和基础,凸显中国航海、航运的历史渊源和时代价值。二是要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开设,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国航海史、航运史和校史,开拓视野,认识社会发展要求和世界发展趋势,牢固树立为中华崛起、民族复兴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为了国家未来的竞争和发展培养人才,要教育学生都能够立足学校、关心海洋、心系未来,为新时代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海运强国打好基础。
他希望同学们珍惜课堂时间,认真听课,抓紧知识输入,同时要勤于思考,勇于互动,积极参与教学安排的小组讨论与实践,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据悉,《中国航海史》《中国航运史》两门课程各10个学时、2个学分,以《中国航海史话》《中国航运史话》为教材,由教材编写组老师组成讲师团联合授课。《中国航海史》主要包括航海人物、航海技术、航海工具、海上航路、航海地图、航海教育、航海文化以及中国人的海洋观念等。《中国航运史》主要包括港口、港城融合、港口技术、航运航线、长江航运、航运企业、航运体制与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