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小道记录这位文化巨匠的最后十年,跟着鲁迅先生之孙一起来“打卡”吧-LMLPHP

虹口区四川北路和多伦路一带,曾是中国文学巨匠鲁迅晚年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今天(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84周年的日子,鲁迅基金会会长、鲁迅先生之孙周令飞与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阎晶明,在左联纪念馆馆长何瑛的引导下,沿着路面上每隔两三米就会出现的“鲁迅小道”铜印,以直播形式“打卡”这条记录鲁迅先生人生最后十年的 “鲁迅小道”,吸引了26万余网友在线观看。

“鲁迅小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鲁迅在上海的足迹主要在虹口区,“鲁迅小道”串起了六处与鲁迅人生最后十年息息相关的场所,包括景云里、左联会址纪念馆、拉摩斯公寓、多伦文化艺术空间、内山书店、鲁迅故居,展现他从1927年寓居上海到1936年去世整个创作高峰期间的经历。十年中,鲁迅一共搬过三次家,由于时间久远,之前仅有大陆新村鲁迅故居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开放。为了再现当年鲁迅生活的真实之路,虹口区组织各方专家学者研究论证鲁迅在虹口的生活轨迹,并通过整合、租赁、置换、合作等方式,在景云里、拉摩斯公寓、内山书店、多伦路上分别寻找合适场所。同时,通过展览、宣讲、游览等方式,以及与银行、学校等第三方合作,让人们漫步小道时能走进历史、体味文化,感受鲁迅在沪的流金岁月,体验上海红色文化的魅力。

一条小道记录这位文化巨匠的最后十年,跟着鲁迅先生之孙一起来“打卡”吧-LMLPHP

今天下午,周令飞们首先来到寻访的第一站——位于横浜路35弄的景云里13号,这里设立有《鲁迅与文化名人》陈列展,展示了鲁迅与茅盾、叶圣陶、柔石、冯雪峰、陈望道等一批文化名人的交往。何瑛介绍,鲁迅先生和夫人许广平初到上海时,就居住在景云里。许广平有诗云:“景云深处是吾家”。从1927年10月8日至1930年5月12日,鲁迅先后住过景云里23号、18号、17号,在这里生活了两年零七个月。 1929年,鲁迅与许广平之子周海婴就在这里出生。居住在景云里期间,鲁迅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积极参与发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引领左翼文化运动。

一条小道记录这位文化巨匠的最后十年,跟着鲁迅先生之孙一起来“打卡”吧-LMLPHP

出了景云里,在通往左联纪念馆的道路上,最近新增了一面彩绘墙,按时间顺序与地点先后,记述了鲁迅先生一生的足迹。沿着地上“鲁迅小道”铜印,周令飞们来到了寻访第二站——中华艺术大学。这里是当年左联成立的地方,现在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今年刚刚完成大修的左联会址纪念馆也是热门景点,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的一楼教室是当年左联召开成立大会的地方,鲁迅曾在这里发表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1930年3月2日,左联成立大会在多伦路201弄2号召开,鲁迅在这里发表著名演讲《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今年恰逢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90周年,左联纪念馆也完成了修缮维护和展陈更新,重新对外开放。

一条小道记录这位文化巨匠的最后十年,跟着鲁迅先生之孙一起来“打卡”吧-LMLPHP

出了左联会址纪念馆顺着地下的“鲁迅小道”标记向左走,就来到了位于多伦路出口处的多伦文化艺术空间,这里常年设有“鲁迅的文化生活”专题展览。

在多伦路出口不远处,有着小道上的另一处景点——鲁迅在上海的第二个住所,现为某银行网点的拉摩斯公寓。现在一层大厅设有《鲁迅与共产党人》陈列展,介绍鲁迅在拉摩斯公寓居住期间的生活、工作以及与瞿秋白、陈云、陈赓、冯雪峰等共产党人的交往。

顺着标识再走一段,就来到了内山书店旧址所在地。这里现在也是一家银行网点,银行内设有鲁迅与国际友人内山完造交往故事的陈列展,每周定期开放。

“鲁迅小道”的最后一站是位于大陆新村(今山阴路132弄9号)的鲁迅故居,是鲁迅生命最后的停留之地,也是当前“四史”教育的热门“打卡地”。大陆新村建于1932年,旧居一楼为客厅和餐室;二楼是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三楼前间是其儿子海婴的卧室,后间是客房。

虹口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尤其在红色资源相当丰富的虹口区,市民游客常常走着走着就与红色景点不期而遇。对于一些散落在居民区的红色景点,通过一条主题小道串联起经典红色人文地标,更便于设计开发文旅融合的游览路线,也更有助于让人们集中参观、深入了解相关主题,而非仅仅“打卡”某个点位。

10-19 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