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中国女性健康排名第一的肿瘤,呈显著年轻化,乳腺癌健康教育亟需提高-LMLPHP

根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全国女性乳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30.4万例,2015年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17.1%,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且发病人群呈显著年轻化趋势。而随着近年来乳腺癌临床诊疗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我国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83.2%,乳腺癌已步入慢病管理的行列。

即便如此,调查显示,乳腺癌患者普遍存在“忧虑”“自卑”,回归正常生活存在困扰,这引发了多方关注。

在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强生医疗)的支持下,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启动2020乳房重建公益健康教育项目,基金会倡议将10月16日设立为我国首个以关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为主题的公益健康宣传日“粉红绽放日”。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副理事长胡宁宁、天津市肿瘤医院乳房再造科主任尹健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曹阿勇教授、强生医疗心血管及专业解决方案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曦博士、世界女子体操冠军莫慧兰、青年雕塑艺术家陈卓、《时尚健康》主编张焱,以及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患者代表和全国多地医院的医生代表共同宣读《粉红绽放倡议书》,希望通过系列科普,呼吁全社会为乳腺癌患者营造一个积极正向的舆论环境。

失乳影响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

一项问卷调查显示,97.5%的乳腺癌手术患者感到忧虑,93.3%的乳腺癌手术患者自卑感增强。

天津市肿瘤医院乳房再造科主任尹健教授表示:“当前,乳腺癌术后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变得尤为重要。一份由110家医院参与的调研显示,我国乳房重建率据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仅达10%左右,与发达国家的40%以上有着显著差距。高发病率与极低的重建率导致女性患者在乳房根治术后生活在失乳的阴影之下,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

强生医疗心血管及专业解决方案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曦博士表示:“很多患者在接受乳腺全切术时,不了解有乳房重建这一选择,错失了最佳乳房重建时机。许多患者在术后多年仍会对不完整的乳房抱憾,甚至因此无法回归正常生活。乳房重建是一种成熟、在国际上经过大量临床验证的科学解决方案。”

加强术者培养满足更多病患需求

在知晓乳房重建术的情况下,乳腺癌患者对乳房重建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意愿。2018年2月,一项“中国女性乳腺癌病人乳房重建意愿的多中心调查”显示35.1%的被访者有乳房重建意愿。

“目前我国医患双方对于重建安全性的认知仍不足。”尹健教授介绍,“同时考虑到重建手术的技术起点高、难度大,人才培养周期长等因素,应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我们还应提倡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医疗模式。“

尹健教授表示,乳房重建不仅能帮助不能保乳的患者重获乳房,恢复形体完整,从长期看还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术后心理状态好的患者,其生存预后要好于心理状态差的患者。国际上大量的临床经验证明,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安全性较好,乳房重建不影响术后辅助治疗,不影响疾病转归,不影响复发的检出。

尹健教授强调:“临床上外科医生对于乳房重建往往不够重视,在实施乳房全切术时,会忽视关于乳房重建这一选择的沟通,导致大量患者错失重建的最佳时机。希望更多医生能认识到乳房重建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不可或缺的组成。”

凝聚社会力量提高公众认知

以“粉红绽放日”为起点,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还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科普教育系列活动,包括将陆续开展的广州、上海、西安、重庆等多地的公众教育,以及临床医生继续教育等项目。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副理事长胡宁宁表示,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策划此次公益活动是对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积极响应和落实,希望以此让更多患者尽早知晓并拥有选择权,重新拥抱健康生活。

强生医疗心血管及专业解决方案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曦博士表示,此次公益健康教育活动将着力解决乳房重建等临床选择的认知问题,将乳房重建纳入乳腺癌早诊早治的理念和公众讨论范畴中。支持乳房重建公益健康教育项目也体现了强生医疗对乳腺癌患者的关怀和以行动展示关爱的决心,也是强生医疗以创新赋能,助推健康中国的努力。

《时尚健康》主编张焱说,作为将“粉红丝带”引入中国的媒体,《时尚健康》密切关注乳腺癌治疗领域的新动态,积极传播乳腺癌防治知识,今年携手各方倡导将乳腺癌治疗的历程延至乳房重建,意义重大,希望以“粉红绽放日”为契机,将爱与希望传递给千百万的中国女性,将艰辛的抗击乳腺癌之路变成温暖有爱的历程。

基金会表示将集多方之力把“粉红绽放日”打造成为一个开放性的乳腺癌防治宣传和倡导平台,用以提升公众对于乳腺癌诊治的认知水平,在医学专业领域内进一步推广乳房重建的理念,探索机制化培养相关医疗人才的路径,从而解决当下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现状。

10-22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