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河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LMLPHP

10月23日,陕西省黄河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在陕西文物科技大厦成立,当日举行了基地成立暨微课题导师聘请仪式。

随着文博事业的蒸蒸日上,文保科研和业务工作的日益增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当前文博单位普遍面临着人才断档、行业发展受到制约的问题。为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水平,陕西省黄河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人才培养基地聘请14位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等11家高校及科研单位的教授或研究员担任导师,实施“微课题导师制”,采取“引进来”的办法,由陕西省黄河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提供小额项目资金支持,并借助高校及科研院所雄厚的师资力量,开展“一对一”指导的微课题研究,加快中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

人才培养基地以开放的态度欢迎各合作单位加入,充分利用陕西省文保院先进的实验室及领先的文保技术设备,为高校和兄弟单位、各地县文博单位搭建高质量的人才发展平台。目前,已有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学生在陕西省文保院参与各项工作。该基地特别鼓励基层文博单位工作人员带着待修复文物到基地进修,实现技术共享、人才培养、项目开展于一体的合作共赢新模式,解决人才发展重点难点问题,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蓬勃发展。

陕西省黄河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LMLPHP

在仪式之后的“陕西省黄河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人才队伍建设专家研讨会”上,专家们就加强单位间合作与人才培养具体事宜进行了研究探讨,为探索人才培养发展新模式提供了更多新思路。

陕西省黄河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是经陕西省文物局批准,依托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联合五家高校和两家科研院所组建的综合研究平台,旨在推动黄河文化遗产资源系统性、综合性研究。此次人才培养基地的成立及“微课题导师制”的实施,将有利于充分整合优化文化遗产保护资源配置、多元化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文博单位人才梯队建设,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积蓄力量。

图: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10-23 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