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是重阳节,70多岁的张老伯,花了近三小时从上海金山区辗转赶到上海开放大学,来“隔代养育智慧丛书”发布会现场“取取经”。隔代教育,大家并不陌生。孩子,连接和强化着两代人爱的纽带,也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在“全面二孩”政策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儿童成长和老年人身心健康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隔代养育真的就那么难吗?子女和老人之间的关系为何容易陷入“尴尬”地带?

曾有调查显示,国内76.7%受访者表示年轻父母工作压力大,没有精力和时间照顾孩子;32.0%受访者指出社会缺乏对年轻父母的帮助机制,孩子只能交给老人。“但不管怎样,书中明确提出:孩子养育中祖辈只能当配角。”今天,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王伯军,在上海家长学校重阳节主题活动暨“隔代养育智慧丛书”新书发布会上说。

“隔代养育智慧丛书”分五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围绕教育学、心理学、家庭人际关系学、家庭生态学和家庭幸福学等不同层面探讨,是全国第一套多学科、多视角、多层面研究并指导祖辈养育的通俗读物,丛书从隔代养育的理念与方法、祖辈在隔代养育过程中的角色定位、祖辈的心理健康、祖孙三代关系的处理、祖辈参与养育的乐趣这五个角度出发,阐述祖辈参与隔代养育的独特价值,分析隔代养育中存在的问题,为祖辈应对育孙过程中的挑战和压力提供建议和参考。

书中大多案例源于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故事,出版社还与阿基米德合作同步推出在线音频,只要扫一扫书中二维码,专业播音员把这些案例娓娓道来,读者可以边陪孩子玩,边听养育经验,带娃、学习两不误。

书中描述了祖辈参与第三代养育的“隔代亲”现象,是我国传统文化在家庭生活中的生动体现。全国有80%左右的老人在不同程度参与养育第三代,一些年轻父母往往承担着很大工作和生活压力,祖辈出手相助,为子女分担教养压力,成为了许多爷爷奶奶辈的共同选择。专家指出,一方面这是出于中国人对家庭、传承的看重——老年人协助子女来抚育孙辈,这被认为是他们的重要责任和义务,这通常不是选择性的,而是义务性的;另一方面,祖辈在育孙的过程中的付出和牺牲,应当被子女们看到,也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但不少冲突则源于,传统文化中代际之间的独立性和分隔性不是很强,往往有融为一体的感觉,却缺少了清晰的界限。因此,明确责任,划清边界,是当下隔代教育中需注重的——为了防止多头领导,减少育儿冲突,老人跟子女明确各自的责任边界。比如,老人主要负责孩子的生活照顾,父母主要负责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老人既可少操些心,又避免一些分歧。

谈及这套书的策划缘起,去年底,为了寻找智慧的祖辈,上海开放大学、上海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通过“育孙宝”公号向全国发起“祖辈参与养育第三代的故事”征文活动,吸引了很多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参与,分享自己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孙辈健康成长的体会。为了让广大祖辈在家庭中都能成为智慧长者,享受天伦之乐,与孙辈共度幸福晚年,上海家长学校着力打造“祖辈成长课堂”,并组织专家队伍编写“隔代养育智慧丛书”。

“从来自千家万户的征文中可以看出两大特征:一是现在祖辈大多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爸爸妈妈,从宠爱子女延续到宠爱第三代;二是他们在养育第三代过程中感到自身不足。希望这套丛书能成为祖辈的五把钥匙,为他们提供精神养料。”丛书主编乐善耀和围谈嘉宾提出了三大锦囊:不要让“隔代亲”成为“隔代惯”,要学会怎样才能理智地爱自己的第三代;祖辈要维护儿女的教育权威,两代人要设定必要的界线,建立有效的沟通通道,两代人既要相互尊重,又要相互学习,互相包容;祖辈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自我改变,争做开心、开明、开窍的阳光老人。

“祖辈育孙,在大多数人心中往往是一副含饴弄孙、共享天伦的温馨景象,但实践中,祖辈育孙往往会面临多重挑战和压力。”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范蔚文看来,“隔代养育智慧丛书”关照到“隔代养育”现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祖辈虽无义务教养孙辈,但是出于对子女、对孙辈的爱,他们往往主动请缨,任劳任怨,让人感受到亲情的力量。此外,随着家庭教育的理念更新,这套可听可读的丛书将为读者甚至是全社会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提供助力。

10-25 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