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不应被“慢待”!上海交大医学院、中科院营养与健康所共建慢病防控中心-LMLPHP

一场疫情让大众见识了传染病的威力,全力迎战新冠病毒的同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威胁同样没有减弱迹象——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各类肿瘤等慢病其实不应被“慢待”,相反,迫切需要新解决方案!今天(10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中科院营养与健康所宣布携手成立“慢病防控与健康促进协同创新中心”,整合双方优势,聚焦“慢病防控”。

“慢病的上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就在我刚刚说话的这30秒里,据就有1人罹患癌症,1人罹患糖尿病,至少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交大医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陈国强说,慢病防控工作急需凝聚起更多团队、更多智慧、更多力量,围绕关键核心问题开展重点攻关。

2018年我国发布的首部《健康管理蓝皮书》显示,慢性病发病人数约3亿人,65岁以下人群慢性病负担占50%。我国城市和农村因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分别高达85.3%和79.5%。在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中,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也是疫情流行中“最脆弱的人群”,他们易感、易发、一旦感染病情容易危重,且死亡率高。这进一步凸显出加强慢病防控的重要性。

慢病不应被“慢待”!上海交大医学院、中科院营养与健康所共建慢病防控中心-LMLPHP

“慢病防控与健康促进协同创新中心”应运而生,以提高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为核心,以加强原创基础研究、深刻认识疾病发病机制、进而实现有效慢病防控和临床治疗的关键问题为导向,集合交大医学院与中科院营养与健康所的基础、临床等力量,为慢病防控研究开拓一片研究新沃土,共谋人民健康新福祉。

这并非两家单位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上海交大医学院副院长江帆在回顾双方合作历程时说,早在1999年,双方就提出跨系统合作构想,由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交大医学院前身)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成立健康科学中心,2002年,又携手创建以生物学与医学交叉为特色的创新研究基地,探索生物医学转化研究新模式。十多年来,这个平台汇聚英才,形成一大批具有转化医学研究特色的人才梯队,尤其在干细胞的医学应用、免疫机制和防治新策略研究和重大疾病机制和防治新策略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科研成果。

正是基于长期合作积累,双方此番展开新一轮合作共建。中科院上海营养健康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林表示,与交大医学院继续“强强联合”,共建“慢病防控与健康促进协同创新中心”,是贯彻今年9月科学家座谈会提出的“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一新的“面向”的实质举措。此次双方的合作将聚焦“慢病防控”这一重大生命健康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问题,致力于慢病防控新方法、新策略的研究,实现慢病防控由“临床治疗”向“预防干预”的关口前移战略转变,进一步推动相关创新成果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慢病不应被“慢待”!上海交大医学院、中科院营养与健康所共建慢病防控中心-LMLPHP

“惟创新者进,惟创造者胜!”陈国强院士强调,过去20年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与上海交大医学院开展的紧密合作,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此次再度牵手,他期待双方切实总结合作经验,弘扬以“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研究,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甘为人梯、奖掖后学”为主要内涵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和“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体制机制的限制,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实现更高水平的同城合作,科教协同,为上海和国家生物医药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作出更大贡献。

启动仪式后,营养健康与慢病防控创新论坛举行。中科院上海营养健康所肿瘤与微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秦骏、肿瘤与微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非凡,交大医学院免疫所所长苏冰教授、病理生理学系主任钟清教授分别就晚期前列腺癌表观遗传调控的建立、氨基酸感应与慢性代谢性疾病、单细胞水平分析结直肠癌免疫微环境、自噬调控能量代谢和运动的机制探讨等进行分享。

10-28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