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研的重心正在从欧洲和北美向其他地区迁移,相信东方会成为全球与欧美并列的新的科研中心。”这是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WLA)副主席、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昨天在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接受记者专访时作出的判断。为了顺应这种趋势,野依良治建议政府给予学者更多的自由空间,同时鼓励年轻学者克服困难,树立远大抱负,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LF)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野依良治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受了众多媒体的在线访问。除了疫情,他的关注点在于如何激发年轻人的探索热情:“基础研究至关重要,而挑战未知与不可能才是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特性。与之相比,研究本身以及有没有好的成果,都不那么重要。而且,只有年轻科学家,才能去不断挑战未知领域。”
采访中,野依良治回想起了自己少年时开始对化学感兴趣的缘起:当时,只有10岁的他,被父亲带去参加一场会议,一位学者在演讲中讲到化学、讲到尼龙,这给年幼的野依良治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时二战刚刚结束,日本面临很多困难,但是野依良治对于科学的兴趣一直保持了下来。从这段个人经历中,他总结道:“对年轻人来说,有机会在小时候参加这样的科学活动,调动起个人兴趣,这非常重要。”
野依良治表示,年轻人要从事科学,必须要有长远的抱负:“研究者要追求的是真理,而不是知识产权。如果你对知识产权有兴趣,那么你应该去产业界,而不应该去做一名科学家。”不过现实中,要持续保持这样的抱负并不容易,特别是很多国家的年轻科学家,如今在经济方面面临很多压力,一些人可能就此向现实低头。野依良治认为,政府为此应该有所作为。
除了为年轻科学家提供资助,野依良治还认为,国家和社会应给予科学家更多探索的自由:“政府主导的科研方向也非常重要,但我认为,必须把握科学和应用之间的平衡。”他解释说,科学是一个开放的领域,人类对于大自然、对于万物的了解非常有限,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从而意识到有计划推进的研究也是非常受局限的。野依良治表示,研究的自由度非常重要,科学家应该被准许去探究更多未知的领域,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诞生出足够多的创意。
谈到科学发展的趋势,野依良治表示,当前,科学的重心正在从西方向东方转移。正如二战期间很多欧洲科学家移居到美国,助推了科学事业在美国的繁荣,目前随着西方科学家逐渐向东亚迁徙,相信东方会成为全球与欧美并列的新的科研中心。
50年前,野依良治第一次到访美国,在东海岸的波士顿,他遇到了很多天才的年轻科学家,相较之下,他觉得自己的教育背景并不突出。但是,野依良治认为,自己的东方思维方式,帮助了他在科研上形成独到想法,这种独一无二性最终被诺贝尔评审委员会所推崇:“日本文化使得本土科学家有非常不一样的想象力与灵感。中国拥有那么悠久的历史,相信中国学者的探索也会在科技前沿领域不断地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