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烬煨”的滋味 | 赵畅-LMLPHP

指尖上的“老物件”/新华社

“烬煨”,即“用带火的灰把生的食物烧熟”之意。这里所谓“带火的灰”,是指柴灶里柴梗焚烧以后留下的余烬——那粗粗细细的柴梗被焚烧以后留下的柴灰,聚集一起,总还能发出些许明明灭灭的火光。而“煨”则有两种方式,除了将生的食物直接插入柴灰烧熟,更主要的方式是把原料放入瓦罐瓷甏等专用器皿,注入适量的水以后,置于柴灰里将其烧熟。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寄养在浙东四明山麓的一个小山村祖父祖母家。在小山村,家家户户用的都是柴灶。这些柴灶,通常都被打造成清一色的两孔连体灶(可以安放两只铁镬),两镬之间还会垂直陷放两个汤罐(利用两灶的焚烧,储备洗脸、洗物的热水)。平日里,不论是使用单灶还是双灶,燃料大多是从山上斫来的细枝柴梗——只有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才会用稻草替代。用柴梗当燃料,很是耐烧,而且燃烧殆尽后用火钳从灶膛里扒至灶斗的柴灰,即便是过上几个小时,表面看似没有了起初的红火闪烁,但只要用火钳往下掏,还是能在一片暗红色的灰堆中看到依然跳动不已的点点星火。但如果使用的是稻草,其热能就不可与柴梗等量齐观——稻草一经焚烧就早已将热能消耗完了,即便还留有一丝余热,其轻飘飘地浮在灶斗里,又何以储存热能?

“烬煨”食物,祖父可是一把好手,尤其是“烬煨”猪蹄子。而今回想起来,他的“匠心”至少体现在选“料”、备“烬”、护“煨”上。祖父选食材很讲究,一般人都喜欢买猪前蹄,因为猪后蹄骨多肉少,但祖父却认为,“用柴灰煨猪蹄,就是要骨头多一点咯,这样么吃起来才有嚼劲有味道,而且价格也蛮实惠咯。”为此,当天中午,祖父总是叮嘱祖母一定要用粗一点的柴梗烧菜煮饭,以保证柴灰的热能更持久。当猪蹄子被祖父拔毛洗净并斩成两截放入专用的煨粥甏,注入适量的水以后,真正的“烬煨”就开始了。一俟午餐灶膛熄火,但见祖父小心翼翼地端起甏子,走向灶间,将带着盖的甏子埋入柴灰堆里。本以为,这就算完事了,大家只要挨到傍晚就可以享用了。其实,后面还有一道不可或缺的工序。祖父还会用晚餐刚刚烧剩的柴灰去替换午餐的柴灰,并开启甏子的盖,放上些许盐和酱油,继续“烬煨”。按祖父的原话,这叫“最后的‘一把火’”,旨在确保被“烬煨”的猪蹄既入骨又入味。

这顿晚餐,自然要比平日来得更迟一点,但全家人都愿意等。半来个小时以后,全身黝黑并沾满柴灰的甏子被祖父从火红的柴灰堆里起出,在其一阵铆劲用力吹去柴灰以后,一经打开盖子,那如决堤般泄溢的特有浓香,一下就弥漫了整个厨房。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夹起一块连皮带筋的肉,一嚼那真是满嘴爽滑有劲的鼓鼓香、油而不腻的汩汩香。即便是猪蹄里最粗的骨头,只要咬去两边顶端的骨头盖,就能够看到里面糊状的骨髓,把嘴对着咬开的口子轻轻一吸,那骨髓就会“扑溜”一声滑进我的嘴里,滋味岂一个鲜美了得!

祖父“烬煨”的功夫了得,平日里,他也总是变着花样替我们做好吃的。比如肉骨头配黄豆、胖鱼头佐豆腐、牛肉伴萝卜、黄鳝搭芋艿、猪肉辅笋干、鸡块随香菇等。虽然只是偶尔为之,却总能照见他的用心用情。他曾经说过:“用柴灰煨食物,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技艺,我不能让它在我手里失传了。今天我做给你们吃,既是为了感恩致谢,也是为了改善一下伙食。”祖父一直活到了98岁的高龄,去世前几天,他对家人的唯一要求就是煨粥给他吃,可见他对“烬煨”的感情至真至深。

回到城里生活以后,虽然我们家里也用过柴灶,但毕竟只是用破面盆制作而成的小柴灶。每一次的柴灰量也少得可怜,所以即便有“烬煨”的念头,也总是以放弃告终。尤其是面对煮猪蹄、煮猪骨而浪费煤球的时候,我总是格外想念免费“烬煨”、美味加工的烧制方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一天,母亲从商场买回来一只高压锅,说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将食物煮熟烧烂,这样既能节约柴火煤料,还能加快食物加工的速度,满足我们等不起、等不及的心理,全家人可谓喜不自禁。第一回烧煮试验的,不是别的,正是猪蹄子。只见高压锅上阀后,半小时左右就给烧好了。时间确是缩短了,打开高压锅,猪蹄也给煮得烂熟,用竹筷戳皮,一划即开。但与当年祖父祖母家“烬煨”的猪蹄子相比,无论其香味、嚼劲还是鲜度,觉得总还是相差了那么一点点。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你的嘴刁了,因为你已尝过了太多的人间美味,即便你品尝的还是用柴火“烬煨”的传统食物,你也会觉得不再走心走胃。其实不然,毕竟用高压锅加工与用柴灰烧煮出来的食物,因器皿工具、加工流程、制作方法不同,品质效果也会不尽一致。高压锅,是用不锈钢或铝合金等工业材料制造而成的,而甏子大多是用陶或瓷制作的,对我而言,后者显然有着更高的亲近感和接纳度。再说,高压锅运用的是“高压”原理,其作用过程总是显得一副急吼吼的样子,难免因用压过高过大而导致出现过早性催熟、一下子催烂食物的问题。不像“烬煨”,甏子整个儿埋入柴灰堆中,全方位被温温软软地抚摸,因而才有纯熟通透、悠长绵柔的烹饪效果。我曾向一位特级厨师请教“烬煨”的好处,他给出的专业答案是:“热力均匀平衡,能使食物的营养结构不被破坏;因属小火慢炖,炖出的食物不但质地酥烂、原汁原味,而且汤色鲜美、别有风味。”信然!

而今,要吃到正宗“烬煨”的食物,已经很难,即便是在我的老家小山村,也大多已改用煤气或天然气。但科技的力量总是颠覆着人们的想象,时下五花八门的炖锅,其功能大可与“烬煨”匹敌。有些炖锅用的就是瓷制的器皿、紫砂的器具。与高压锅不同,它们既可使用“大火猛煮”,也可调节使用“小火慢炖”,但不知为何,我总觉得其中好像少了点什么。有一天,我突然想到谢晋导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用煨粥甏煨出来的东西,是家乡的味道,也是乡愁的味道”,其实答案不就在这句话里吗?脱离了家乡的柴灰、食材、甏子,就会失却了家乡的味道、乡愁的味道。而失却了家乡的味道、乡愁的味道,不论食材再好,烹制工具再先进,恐怕都会与“烬煨”产生咫尺天涯的距离。不是吗?

10-31 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