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桌布上尽情挥洒灵感,今天,这群科学少年与大咖“偶像”们聊嗨了!-LMLPHP

四张方桌、四块白布、几十只黑色墨水笔——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小科学家”论坛来了!55位昨晚刚刚参加过“T大会”的科学少年,今早又迫不及待地走进了平等的对话桌。

如果说昨天他们还是坐在台下听讲的学生,那么今天他们就是与院士围桌而坐、平等对话的人,主办方鼓励他们随时在桌布上写下在对话中的所思、所想、所得,而越开越“满”的桌布也印证了这是一批活泼、向上、充满蓬勃朝气的“八九点钟的太阳”。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桌布上尽情挥洒灵感,今天,这群科学少年与大咖“偶像”们聊嗨了!-LMLPHP

“抢”着与科学家偶像交流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提早20分钟来到会场,他没想到迎接他的是学生们对“偶像”一般的热情——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求解答、求签名、求合影。

接到要参加“小院士论坛”的邀请,79岁的杨雄里院士立马放下了手头的工作,答应参加。对他来说,与年轻人交流是充满乐趣和惊喜的,这是真正的交流而不是单方面的灌输知识,交流能能让他更了解孩子们在想什么,他们对科学了解到什么层度。

拿到杨雄里的签名,个子高高的重庆市第十一中学学生谢睿奇兴奋地给周围人展示。他是今天第一位上台展示自己研究的学生,他的课题也源自生活。

“你想不想听听我的课题。”提早到会场的杭州第二中学学生李依庭主动向周围人“推销”起了她的工作。她研究的是中华绒螯蟹的精子蛋白。“别看这个蛋白分子不起眼,它可是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吃上美味的大闸蟹。”她大大的眼睛里满是对科研的热情。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桌布上尽情挥洒灵感,今天,这群科学少年与大咖“偶像”们聊嗨了!-LMLPHP

抢着交流、善于提问的优势在科学研究上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论坛埋了个“彩蛋”——在讨论倒计时10分钟时,所有人被突如其来的惊喜打断——主办方要求最后的小组总结用图画表示。谁来执笔?短暂的思考后,孩子们开始行动起来,有人继续说服院士选自己;有人已经三五成群开始构思图案;还有人直接动手画了起来……在这一刻,桌布论坛无视权威、平等对话的属性表现无疑,每个人都能在桌布上尽情挥洒灵感。

“孩子们比我聪明。”听着“小科学家”们的奇思妙想,杨雄里感慨道,搞科研是一件既寂寞又不寂寞的事情,他用黑格尔的一句话送给在场同学,“尊重权威的同时挑战权威。记住,不要为权威的话所束缚,科研就是要不断创造新的东西”。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桌布上尽情挥洒灵感,今天,这群科学少年与大咖“偶像”们聊嗨了!-LMLPHP

永远保持好奇心,它将带你找到前行的路

从只会问“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少年”到开始尝试探索问题答案的“小小科学家”,对于生活的好奇心永远是探寻问题最好的抓手。

在一次考试失败后,谢睿奇心生疑虑,究竟是什么影响了考试成绩?他细细分析,列出三个影响因子:考试中的精神状态、考前一周内复习投入的额外时间、自上一次大型考试以来平均一周投入的额外时间。年轻的少年在满满当当的课程之余忙碌起来,几番折腾后,他得出了答案,长效努力最为重要,而临时抱佛脚则最为无用。

“运气在科研中也有重要的作用,但获得运气的前提确是足够的努力。”上海市浦东新区协和双语学校高中生郭秦菘很特别,在个人展示环节,他带来的一条“蛇形机器人”,让全场观众“弹眼落睛”。这是独属于他的课题。

两年前,郭秦菘跟随公益组织下乡调查时发现农业的科技水平还很低,种植效率不高,他就想着能否用所学帮助提升农业生产。他的想法是发明一种“仿生蛇”,让它们收集田地里的一系列数据,如温度、湿度、农药浓度等,作为种地的参考。现场的展示正是这个年轻少年近年来科研成果的最好展现。“科学进步要解决实际问题。”郭秦菘始终坚信着这一点。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桌布上尽情挥洒灵感,今天,这群科学少年与大咖“偶像”们聊嗨了!-LMLPHP

来自四川大学数学学院的大二学生朱睿杰则为观众带来了一篇“数学散文”。将自己定义为“数学爱好者”,朱睿杰说自己综合素养不足、思想单纯,自己如同一位雕刻师,并非去发现数学定理,而是通过数学推导将已经客观存在的事实呈现于世。

“在很多人眼中,提到数学家首先浮现出的印象是背着几麻袋草稿纸、不修边幅格格不入的老古董,其实数学是严肃的、神圣的,同时也是鲜活的生动的。”朱睿杰说,科研路上重要的是永远保持好奇心,它带你找到前行的道路。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桌布上尽情挥洒灵感,今天,这群科学少年与大咖“偶像”们聊嗨了!-LMLPHP

在桌布上尽情“挥洒”灵感

生产力发展、认识贫困、学科融合、局限性、甚至还有两只乌龟……讨论开始后,雪白的桌布很快就被学生们的笔触“铺满”,任何一点交流中的火花,他们都不吝于表达出来。

“人工智能能达到人脑的高度吗?”北京大学生物系学生杨锦民的提问赢得了许多学生的共鸣,他们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中科院院士马大为回答说:“我觉得在你们这一代还很难实现,因为科学对宏观物理层面已经了解得比较多了,但在微观层面认识还非常不足。”

“嗯,也就是我们虽然知道汽车尾气的化学反应,但还不知道粒子层面它们是如何作用的。”上海高境第一中学学生邹一鸣若有所思。

不过,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听院士的话“,上海市控江中学郑泽磊却仍然表示,如果能改变现有计算的范式,不以堆算力来发展人工智能,那么更聪明的机器就有望更早出现。他的这番话赢得了所在桌学生的热烈响应,看来和院士相比,学生更相信聪明机器会早日出现。当然,这取决于学生的创造力。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桌布上尽情挥洒灵感,今天,这群科学少年与大咖“偶像”们聊嗨了!-LMLPHP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徐政和强调了科学伦理的重要性,他说不管如何发展,人工智能总是人类的辅助手段,他希望所有学生记住这一点。

“在大家的发言中,我看到了中国未来科技的希望。”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为很激动,他直言,虽然同学们现在的研究成果还不尽完备,但大家已经具备了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难能可贵。

看着年轻的希望,科学大咖们总忍不住再多说几句。马大为为孩子们送上三颗“心”,保持“敬畏之心”,好好打基础,打好基础并非为了世俗的成绩,而是他日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好地创造;保持“淡定之心”,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科研并非一日可攻,科研的道路是长时间的探索,这其中必然夹杂着大量的消磨和失败,要有耐心。最后,马大为可爱地说,“要夹带一下私货”,希望同学们都能有一颗喜爱化学的心,“化学是能改变世界的,希望大家多多选择化学为专业!”

11-01 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