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党的诞生地”高高飘扬 | 践行嘱托一年间-LMLPHP

▲第二届进博会上,党员志愿者们在庄严宣誓。 本报记者 袁婧摄

党旗在“党的诞生地”高高飘扬 | 践行嘱托一年间-LMLPHP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

明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100周年。中国共产党,这个“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创业团队”,于1921年在上海的一座石库门小楼里集结出发。近百年间,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断适应时代新特征、经济社会发展新规律,以及人民新需求,把党的引领和建设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支部建在商务楼上,到支部建在工地上,建在滨江岸线上……这座城市中,党建力量不仅成为带领广大群众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的中流砥柱,更成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实实在在的红色生产力。

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上,建立在与时俱进的理论武装上——随着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拓展,上海正结合深入开展的主题教育,着力构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及时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及时总结完善和固化基层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将党建之力化作解决急难愁盼的能力,化作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要实现引领、助推,更实现凝聚与联结

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

在“党的诞生地”,党建究竟做什么——这一年间,上海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回答:党建,不仅站在前方,成为一切工作的引领;也站在背后,成为一切工作的最有力推力;更站在中间,成为推动各项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素、资源的凝聚与联结。

滨江贯通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组织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一年来,上海把滨江党建纳入城市基层党建“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整体格局和滨江开发建设的总体规划,在推进“滨江党建”串珠成线的同时,聚焦区域产业发展、城市更新等内容,将党建覆盖从岸线拓展到后排楼宇、企业、社区,把城市的“风景线”打造成为“民生幸福线”“发展活力线”。

党组织建在最活跃的细胞上,成为发展新动能

不只是滨江岸线,楼宇党建、园区党建、工地党建、互联网党建……一年来,上海坚持把党的组织建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细胞上,不断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扩大有效覆盖,持续强化组织功能,提升服务党员群众的能力,党的建设成为了扎扎实实的红色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有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坚持“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探索以“组织链”促进“产业链”发展的行业党建新模式,在大健康、文化创意、环保科技等六大产业建立行业党组织,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有机融合、共生共赢。张江人工智能岛等区域党组织和之江生物、叮咚买菜等企业党组织相继成立;聚焦新兴领域和重点人群,将支部建在科研楼宇、创业团队、重大项目上,确保人才流动到哪里、企业投资到哪里、项目落户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覆盖到哪里。推进“党员人才工程”建设,鼓励党员带头技术创新。上海微创医疗研发部门党员比例高达30%,公司拥有或申请的2000份专利背后半数以上有党员的身影。

“实”字当头,解决“急难愁盼”更提升治理能级

围绕治理精细化,突出“实”字。一年来,上海党建围绕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结合正在全市开展的“四史”学习教育,形成基层党建与各项事业发展融合促进的态势。全市层面,15分钟党建服务圈建设深入推进,与15分钟生活服务圈相叠加,同时,依托大力推进建设的“两张网”,让党建网格与治理网格相互嵌合,助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更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能级。

党旗在“党的诞生地”高高飘扬 | 践行嘱托一年间-LMLPHP

▲宝兴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丽华(右)在居民家中和居民交流谈心。本报记者 张挺摄

比如,黄浦区宝兴居民区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推动旧改征收和疫情防控两手抓、两促进,团结带领群众共克时艰,在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基础上跑出了旧改工作“加速度”,仅用172天就实现了全部1136证居民签约并搬迁,居民100%自主签约、100%自主搬迁,创下全市旧改征收新纪录。

徐汇区衡复风貌区打造出集“党群站、会客厅、托老所、便民点”为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体”——“66梧桐院·邻里汇”,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集中解决养老、育幼、就餐、理发等刚性需求,也兼顾沙龙、阅读、民主协商、交流分享等“美好需求”。邻里汇也成为了市民群众“家门口的四史馆”,将附近红色点位串联成“初心”路线,让大家品读“四史”故事,也筑牢信仰之基,厚植家国情怀。

嵌入社区的党建服务点,也构建起“美好社区治理共同体”。党组织牵头,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开展协商、共话治理。

11-11 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