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药神”!95岁院士王振义获“最美医生”,他的首创疗法与放弃专利的善举挽救全球万千患者

2019-03-18信息快讯网

真“药神”!95岁院士王振义获“最美医生”,他的首创疗法与放弃专利的善举挽救全球万千患者-信息快讯网

一部《我不是药神》让许多人泪目。很少人知晓,我们身边就有一位真“药神”:他不仅历经艰辛找到攻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为让患者都吃得起这种药,他还没有专利申请。

如今,这盒药只要290元,在中国还纳入医保,类似抗癌药的价格高达2万元以上。

因他的科学精神及放弃专利的大爱善举,拯救了全球万千患者。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称为全球“癌症诱导分化第一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振义教授。

今晚,95岁高龄的他,在央视“寻找最美医生”颁奖台上收获“最美医生”称号。

何谓“最美”医生?王振义说,他理解的“最美”医生,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解决病人的问题,解除患者的痛苦。

从医77年,见证新中国的血液肿瘤治疗“无从到有、从有到优”,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八年不懈研究,终让肿瘤“改邪归正”

2015年,王振义收到一封海外来信,附着一张陌生外国小朋友的照片。这是一位美国母亲的来信,自述在十多年前得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濒临死亡,吃了全反式维甲酸,不仅康复了,还生了两个孩子。得知这特效疗法是一名中国医生发现的,她激动地写下这封信。

因为这名中国医生,全球的获救者以及由此节约下的卫生经费,难以计算。

如今,瑞金医院血液学科团队还在沿着王振义的临床研究道路,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提升患者治愈率。如此看来,当初“零的突破”,更属不易。

1978年,王振义投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研究。这是一种最凶险、病情恶化最快、死亡率最高的白血病,90%的病人将在半年内死亡,最快的只要三天。“当时刚改革开放,海外科研进展零星传到国内,我们得知有人在尝试一些新疗法。”王振义回忆,海外的进展也不顺利,谁都没把握这条路能走通。

1986年的一天,王振义团队看见了“曙光”。当时,上海市儿童医院血液科收治了一名5岁女孩,身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危在旦夕。

“只要能救她,怎样都行!”家属哀求。

此时,王振义已在研究全反式维甲酸治疗,但还处于试验阶段,分析女孩的病情后,他认为可以尝试。

女孩只吃了一周的全反式维甲酸,病情真的出现了转机,之后情况越来越好,并最终实现治愈,存活至今,已结婚生子。

这就是全球公认的诱导分化理论让癌细胞“改邪归正”的第一个成功案例,之后出现第二例、第三例……该疗法在欧洲、日本、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古巴等国相继获得证实。

历经整整八年探索,在尝试了无数种方法后,王振义终于发现全反式维甲酸可在体外将M3细胞诱导分化为正常细胞,并成功应用于临床。

值得一提的是,在1986年出现“001号”病人这个转机时,王振义已经62岁。当他要尝试这种自制新药时,有不少人劝他:您已功成名就,别折腾了,当心毁了清誉。他却说:“我为了病人,我们是有试验依据的,我相信科学。”

八年研究终不悔,终于改写了这种白血病的治疗现状,王振义成为“癌症诱导分化第一人”,他的成功实践与相关理念还开创了肿瘤治疗的新格局。

真“药神”!95岁院士王振义获“最美医生”,他的首创疗法与放弃专利的善举挽救全球万千患者-信息快讯网

此后,王振义与学生陈竺、陈赛娟等又创造性地提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的治疗方法,让这种曾被视作最凶险白血病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可被治愈的白血病。该治疗方法被海外媒体誉为“上海方案”,与青蒿素的发明等并列为“新中国对世界医学的八大贡献”。

谈放弃专利,他说若只想着挣钱有违从医誓言

如今,“吃不起天价肿瘤药”让很多人唏嘘,这背后交叠着诸多矛盾,有病人的痛苦和无奈,也有药企研发原研药的巨大成本和难以想象的投入。不过,有一种治愈白血病的药很便宜。在今天的中国,一盒10粒装的全反式维甲酸的售价仅为290元,并且进入医保。这应该是全世界最低价。

这也得感谢这个老人,他不仅成功发现并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这种药,还没有申请专利,他说,没想过要因此去“发大财”。

30多年,这种黄色小药丸一出现,就被患者称为“特效药”,只用口服就行,一盒11块钱,全国求购。如今,即便是过了30多年,成本不断攀升,这盒药也只要290元。

为什么没申请专利?

“老实说,当时没有专利意识,就想着快点救病人。这也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为人民服务是不计代价的。”王振义给记者展示了一份他于1948年毕业的震旦医学院的校训。

这九条校训,也是九条从医誓言。其中,有两条被他特别标黑了,其一是第二条“余于病者当悉心诊治,不因贫富而歧视,并当尽瘁科学,随其进化而深造,以期造福于人群。”其二是第九条,“余于正当诊金之外,绝不接受不义之财”。

他说,当年当医生,在社会上收入不低,这就是“正当诊金”,足够了。

1948年,王振义以第一名的成绩从震旦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他进入广慈医院(瑞金医院前身)后,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在死亡率极高的血液病上,从50年代开始不断研究血液病,且在出凝血疾病中获得众多成果。

王振义工作的第二年,就迎来了上海的解放和新中国成立,国家呈现出的新景象更让踌躇满志的他充满斗志。

1949年底,华东军政委员会指示上海等地组织医疗力量帮助部队突击防治血吸虫病,王振义积极投身血防队,因表现出色被授予三等功。

热爱祖国,就要为祖国上战场!1953年4月,王振义第二次报名参加上海市第五批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并获批。

当时战场医院发现了一种怪病,很多战士出现咳血、头痛,医生们诊断为肺结核并伴有结核性脑膜炎,但用药不见好转。细心的王振义发现,战士们为改善伙食常在当地捕捞鱼虾,会不会是肺吸虫病?他将病人咳出的血液拿到显微镜下观察,果真找到了肺吸虫卵。这一诊断治愈了一大批患病战士,王振义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二等功。

此后,王振义辗转多地,始终不忘从医初心,就是救病人!1978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高致死率,他又一头扎进科研攻关,历经八年终获突破。

“医生就是要解决病人问题,而不是拼命想着如何挣钱,这跟我的信仰是违背的。”王振义这样说。

95岁高龄仍坚持“开卷考试”,患者有需要他就会去!

王振义是一名本土培养的医学大家,他不但自己成就非凡,还创造了“一门四院士”的团队奇迹,为新中国培养一大批医学翘楚。

中国科学院院士、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是王振义的得意门生。谈及老师修改硕士研究生论文的场景时,陈国强院士回忆:王老师一遍遍修改,他就一遍遍整理抄写;王老师先后改了10遍,近二万字的毕业论文,他就抄了10遍。

陈国强院士说,正是导师的言传身教,激励着他不断攀登医学高峰。

王振义还有一种十分特殊的人才培养方式。如今,95岁高龄的他仍坚持每周四上午进行“开卷考试”。这是2003年他自创的特殊查房方式,即每周一由学生出题目,提交临床上遇到的疑难病例,他利用一周时间搜索全球最新文献,并做出思考、分析,每周四与大家一起探讨。

“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他们平时太忙了,我有时间就为大家看看文献,做些思考,解决点问题,也是我对他们的小小贡献。”王振义这样说。

这岂是“小小的贡献”。最近,根据王振义院士每周四“开卷考试”的答案梳理而成的专著《瑞金医院血液科疑难病例讨论集》第二集出版发行,大家都说,这是王院士对青年医师最无私的奉献!

比如,该汇编中的“1gG4相关淋巴结病”病,就是近年来新命名的疾病,讨论既解决了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又综述和介绍了此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关键和治疗方法。

疑难杂症在每周四的“交卷”时刻,往往能找到线索和治疗方案!十多年来,“开卷考试”就以如此实实在在地方式一个个解决患者的问题,也丰富着临床医生的见闻与学识。

令人感动的是,这些年,老先生不止在瑞金医院“交卷”。上周四,95岁高龄的他就出现在徐汇区中心医院,该医院血液科医生感慨地告诉记者,如此蜚声国际学术界的老先生丝毫没有架子,这些年只要他自己身体无碍,风雨无阻都会来到患者身边。

真“药神”!95岁院士王振义获“最美医生”,他的首创疗法与放弃专利的善举挽救全球万千患者-信息快讯网

在他眼里,没有“大医院”“小医院”之分,只有“患者需要”。

原来,2016年,瑞金医院在上海成立首个专科医联体“上海瑞金血液病医联体”,联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新华医院、中医医院、北站医院、徐汇区中心医院、杨浦区中心医院的血液科;2017年,瑞金医院又牵头成立全国首个血液专科医联体,将“瑞金血液”的医疗经验辐射到全国。

也正是随着“上海瑞金血液病医疗联合体”的组成,各兄弟医院的血液科参加了疑难病例的讨论。

“解决患者的问题”,这是王振义一生不懈探索医学创新的源头、也是他“停不下脚步”的原因。

他常说这样一段话:“爱国,首先就要爱自己的事业,我这一辈子看好了一种病,而我最遗憾的是只看了这一种病,还有很多病没有攻克,病人需要我们,祖国需要我们,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为祖国奋斗。”



作者:唐闻佳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顾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瑞金医院提供

中科院院士许智宏:科普书籍不应有太多拘束
别气馁,肺癌新疗法呈爆增态势,晚期患者活过6.5年不罕见
营养科医生:粗粮多、水不够、扔蛋黄……这几个饮食毛病得改!
抑郁症患者说:相信命运的存在,但决不服从命运的安排
专访:加强“泛第三极”环境研究有助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访中科院院士姚檀栋
AI专利申请50强企业:中国(19家)反超美国(12家)
为画画,他的一个小请求,差点让医生报了警,这名保安自学画画十余载终圆自己的少年梦
我国成年慢性肾病患者高达1.2亿,专家疾呼:别憋尿,别熬夜,别追悔莫及
上海中山医院发布国际首套《血液透析康复操》,助尿毒症患者重拾生活自信
这座红色之城,期待着上海退休医生的“智力帮扶”
英国最新研究:膝关节炎患者加强髋部运动可改善行走能力
“量子加密惊现破绽”引发公众疑虑,我国量子通信领军人物潘建伟院士回应:找漏洞,恰是为了量子通信“绝对安全”
这个没做好,买再多化妆品也遮掩不了暗沉的肤色!医生:肌肤是内脏功能状态的一面镜子
这个医生称之为“不死的顽症”的病毒,90%以上的人都曾感染过,而且痛起来痛不欲生!怎么办怎么办?
推广垃圾分类 杨浦这个街道实现三个“全市率先”
以实干成就美好未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全党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综述
中国提交PCT专利申请居全球第二
徐銤院士:中国发展,需要快堆。我们要建造世界最安全的核电站!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8年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二
上海肺结核疫情保持全国最低水平,优化政府减免费用方案进一步提高患者保障水平
论文、专利都不管用!这样却能降5分进清华……
上海正式执行“4+7”带量采购:肺癌患者得享百元救命药,各大医院全力保供药品
“机器人手术”10年:助医生开展高难度肿瘤切除术,国产机器人手术器械已在研
做医患的“润滑剂”,国内首个儿童专科医院“患儿家长顾问委员会”成立,邀请家长参与患者体验商讨
我国首次明确鼓励从民企中推选两院院士,至少已有7人成候选人
沪上名医丨梅长林:患者期盼的眼神就是奋斗动力
院士来上课,松江区通过“互联网+”探索实践医学新路径
妈妈亲手给高三女儿喂“聪明药”,2个月考到前十,变学霸?医生:多吃等于吸毒
谈癌色变时代,西医院士汤钊猷再倡“西学中”,主张中西医并重“控癌”
糖水饮料到底喂饱了什么?宁光院士:年轻人患糖尿病,肥胖是主因
18个科室医生的联合忠告!请扩散,现在知道还不晚!
山东通报“医师开假药”案:未发现医生从中牟利
97岁吴孟超写下“卧薪尝胆”、95岁王振义放弃专利,首场“我与共和国共奋进”报告会呈现7名医生故事
©2014-2024 dbsqp.com